《贞观之治》下载地址
- 贞观之治12
- 贞观之治42
- 贞观之治16
- 贞观之治41
- 贞观之治21
- 贞观之治03
- 贞观之治29
- 贞观之治27
- 贞观之治11
- 贞观之治23
- 贞观之治40
- 贞观之治34
- 贞观之治15
- 贞观之治39
- 贞观之治43
- 贞观之治28
- 贞观之治14
- 贞观之治31
- 贞观之治46
- 贞观之治04
- 贞观之治38
- 贞观之治13
- 贞观之治32
- 贞观之治05
- 贞观之治45
- 贞观之治24
- 贞观之治49
- 贞观之治25
- 贞观之治33
- 贞观之治09
- 贞观之治47
- 贞观之治17
- 贞观之治48
- 贞观之治50
- 贞观之治36
- 贞观之治20
- 贞观之治02
- 贞观之治18
- 贞观之治07
- 贞观之治30
- 贞观之治26
- 贞观之治44
- 贞观之治22
- 贞观之治06
- 贞观之治01
- 贞观之治37
- 贞观之治08
- 贞观之治19
- 贞观之治35
- 贞观之治10
《贞观之治》电视剧剧情简介:
《贞观之治》下载观后评论:
“治”比“乱”难拍,“兴”比“亡”难拍,前段有玄武门之变,后段有太子之争,可中段真正讲贞观之治,就因为缺少重大冲突,打乱了叙事节奏。马跃的李世民实在空前绝后,扮相太好了,配音也苏得不行。苗圃本身的气质太欲了,长孙皇后这种彪炳史册的贤良淑德,也压不住苗圃身上那股劲儿。除她之外的女角都很出彩,我最喜欢杨妃,中年李世民压在她身上,又下去了,她问:“我老了?”李世民答:“我老了。”武才人太灵了,和少年李治的对手戏很有味道;高阳公主又美又跋扈,文成公主年少时打马球穿男装,非常有趣;就连戏份极少的红拂和琵琶女,都各有风情。遗憾的是,看得出剧组预算有限,很多重要的大场面都闲笔带过,要么就是尬出天际的五毛特效,这部戏最好的部分都是在室内。李渊和一帮老臣都是老戏骨,确实没得说。
9.5分。良药苦口,前后分三次,中药终于下肚了。这是一部正得不能再正,正得有些枯燥的历史剧,挺佩服自己,能耐着性子给看完,也是不容易哈哈。1.对历史细节的把握相当到位,用心地去讲如何治理国家,突出了贞观之治的治字,而不是通过权谋和宫斗去吸引观众的眼球;2.台词和服装都相当考究,比现在拍的花里胡哨各种磨皮美颜的宫斗狗血剧强太多。美中不足的就是战争刻画得太简单了,特效做得不好,扣0.5分;3.李世民是我最喜欢的帝王,尽管策划了玄武门政变,也不影响他在我心中第一名的位置。马跃帅得一塌糊涂,这不就是我心目中的李世民吗?4.唐史的学习从这开始,接下来是刘晓庆陈宝国版武则天(650-705年),然后大明宫词(670-713年),唐明皇(690-762年)。
以史实为剧本演绎,几无戏说,真正是正剧,也真正是史诗。长歌一曲,唐太宗李世民在唐初为大唐奠定了开放,多元,通达,务实,自信的王朝气象,打开了君臣共治的局面,也为天下寒族子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通道。而其本人武功卓越,文治肯学,知错能改,识人任人,虽亦有错漏,仍无愧天可汗威名。贞观局面的开创,离不开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萧瑀,李靖,尉迟敬德,李世绩,侯君集等等名臣宿将,但代表则是提出贞观之名的魏征,他的正中直谏,帮助和时刻提醒李世民保持儒家理想和养生民力。不得不说,真实应该是历史剧的最大美德,知兴替,明得失,也提升历史归属感。本剧自然采光和服饰配色的考究,很多镜头让我一度以为是在看古画,契合我对唐画的印象,真是惊艳!
我所见到的不是一个道德上的圣人,相反,这是一个时时挣扎在人性的欲念深渊中的人。但这丝毫没有减损他的魅力,他依旧在无法逃遁的软弱、恐惧、狭隘中试图成就一番事业,试图寻得一点永恒。他获得了世俗的成功,但玄武门的阴影成为一生的梦魇,终至儿女离散、死生师友,由玄武门的祸患爆发的太子废立事件,甚至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人生终点,玄奘和兰亭集序,那时的他已经什么都无法抓住,在一点儿残存的意识里,唯有智慧与艺术永恒不灭不息。此外,长孙皇后、风尘三侠、贞观诸臣、三位嫡子皆出色。高阳、文成、武才人各有惊喜。剧情针脚细密,处处为下一个盛世作铺垫;配乐动人,服化道值得称道。剪辑和外景是减分项。不过,一句瑕不掩瑜足矣。
以前觉得此举历史还原度比较高但场景服饰没有想象中好看。现在认为,第一,以唐太宗的个性确实应该相对的崇尚俭朴而不是奢靡,唐宫的设计的主调应该还是李世民本人的意思。第二,唐宋以前,古人的审美观应该是以素雅为主调,所以富丽堂皇的景象只会在特定的场所出现,皇帝上朝和就寝出似乎不会太过于华丽。第三,以前总以古代日本的形象加以参考,其实唐代因为其地理位置和人文特征,与岛国文化应该还是有较明显区别。比如长安的地理环境在西部,灰尘应该比较大,不可能像日本宫殿内部一样洁净,人的穿着外套不会非常新,男性头发不会很亮。综上,此剧虽是低成本忽略了当下追求的视觉效果却反而更加贴近史实形象。
还差几集才看完不过非常想写点什么。是继《大明王朝1566》之后看的第二部历史正剧。马跃的李世民很帅,苗圃的文德皇后很美。很多人会追怀贞观的昌盛,也会赞叹君明臣贤的政治环境。但是,看看最后的国本之争以及太宗的无奈,就知道政体在根本上难以避免这一系列悲剧——承乾和世民对戏那一幕更让我肯定这一点。这部剧的好处是对人性复杂的刻画,就连魏征也能看出“流芳千古”的欲望。最让自己感动的是长孙和魏征去世两幕(或许看了大结局我会改变想法),平铺直叙同样感人肺腑。最后最让我这个搞设计的欣喜的当然是布景和打光,暮色夜景太美了,部分构图也精致…片头片尾张学友唱的,好听。
看过唐浩明的《大唐兴亡三百年》,这个贞观之治可以说是历史的神还原了。只看了前12集,但我已经知道是高水准的了。对我来讲,已经从中学不到什么了,因为我比较清楚这段历史,我能学到的只是把原来心中所想的人和景被影视剧复现出来,映射我的想象力罢了。玄武门之变部分删掉了,那部分书中读过,关于皇权下的人性的,文字读起来尚且心有余悸,用影视剧反应出来恐怕过于残忍,删掉也好。最近大火《清平乐》我第一集都没看完,因为里面的那个帝王演的太弱逼了,完全没有帝王的样子,一点也不懂术。所以不是一部好帝王的剧,因此我就不看了。
缺点:1.战争和一些大场面宫殿背景全是抠图,很违和。2.战争部分一带过,不知是资金问题还是拍不出。3.剪辑问题,玄武门竟然就这么过去了,听说是80集剪到50集。不知道剪没了多少好剧情。4.中间有一小段剧情有点拖沓,最后几集李世民哭的有点多。但演员演技和大部分剧情我还是想给五星。有些影视作品能将历史人物的形象印入人们脑海,一提起想到的就是它展示的形象,如看三国曹操,关羽,诸葛亮,汉武大帝刘彻,卫青,霍去病,此剧也是如此。
服装道具场景挺还原初唐,相对比较古朴简洁,很多小事都是有历史记载。但是剧的节奏真的不太好,有点流水账,一度枯燥得我睡着。为什么选角都那么老?李世民出场才20岁,演员完全就是40岁吧,还粘了胡子,我知道是为了还原,但真的无语。李渊出场看起来像60岁,导致我总觉得他快挂了。旧剧不太会标谁是谁,我脸盲,只能认出外形突出的几位名臣。听说80集变50集,所以期待已久的玄武门啊,太子谋反啊,甚至各种打仗都一剪没,郁闷。
高度还原史实。叙事手法高超,单事件篇幅短却轮廓清晰,且草蛇灰线绵延全剧。人物庞杂却人人饱满,每个人都立住了。尤其是情感处理,绵而不腻,回味无穷。一些人说思想高度不高,其实不然。思想不能脱离人,人有环境和经历才会产生思想。而剧中人的思想在当时环境下,已经呈现出韬光养晦、自力更生、包容并蓄和虽远必诛的特点。这就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根本。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大唐盛世从此开端!
是一部将史实和戏剧性融合的极妙的作品,拍出了印象里的初唐景象,台词,服饰,宫殿,演员,剧情都堪称完美的还原了那个唐朝的气象。把二凤的一生都尽可能公正的还原了出来,他的功绩,过错,父子,夫妻,君臣关系都展现在观众眼前,最难得可贵的是没有胡乱改编和长孙皇后的关系,皇后去世的那一段戏让人不禁落泪。唯一有点小瑕疵的可能就是女性角色的批发造型了,不符合史实。
剧中没有太多说李世民和兄弟之间如何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没有编出李世民和某个江湖女儿之间的情爱,甚至最能吸引观众的《隋唐演义》中的那批英雄人物也没有神化处理,而是将很多人平铺直叙出来,比如可爱、鲁莽的尉迟敬德,只是一个没心计的臣子,直来直去,不过他也是李世民最不防备的人。尊重历史,严守主题,力求真实,《贞观之治》可以说是一本历史正剧的教科书。
2006年前后可能是国产历史剧的巅峰年代。一开始孙中山演长孙无忌让我出戏,没有字幕且没有人物出场介绍考验我的中文听力和初唐历史历史功底,但基本靠自然光线的拍摄以及平实的服化道让人仿佛真的回到初唐,完全忠于事实的剧情依然充满戏剧冲突甚至比编造的故事更加离奇,似乎天道有轮回。比起大明王朝1566充满了权谋和厚黑学,这部剧更多的是讲治国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