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旅人》电影完整版剧情简介:
主演:恰拉 / 浅野忠信 / 橋爪 浩一 / 六平直政 / 伊藤和枝
导演:岩井俊二
语言:日语
地区: 日本
编剧:岩井俊二
类型:剧情 / 奇幻
上映时间:1996-06-15(日本)
别名:Pikunikku
用户标签:岩井俊二,日本,梦旅人,青春,日本电影,文艺,浅野忠信,Picnic
片长:72分钟(德国) / 68分钟(日本)
imdb编号:tt0117338
可可(卓娜)掐死孪生妹妹后被父母送进了精神病院,在这个“特殊”的地方,用一身黑乌鸦毛扮天使的她结识了卷毛(浅野忠信)和小悟(桥爪浩一),三人成为好友。卷毛因失手杀死了屡次侵犯他的变态老师被送到这里,噩梦自此伴随,小悟则是脱离现实的妄想狂。
某天可可和卷毛沿着医院的围墙走到了外面的世界,教堂里的圣歌声令他们停下脚步,得到一本由一位好心牧师所送的《圣经》后,卷毛认定世界末日即将来临,而可可觉得自己死亡的时刻才代表真正的世界末日。其后,三人再次爬上医院的围墙,结伴去等世界末日的降临。
《梦旅人》下载观后评论:
第一次看岩井俊二。故事情节简单,意味深长,配乐很棒,年轻人的感觉,镜头很美,围墙上的角度,光影,构图,营造出一种梦的幻象画风。精神病人的世界,关乎死亡,宗教信仰,天堂地狱的探讨,导演借三个精神病人在围墙上的旅行,向往世界末日为目标,来分别展现。旅行的路上,三个人物对前方的理解差异表现,他们不同的经历与创伤也导致了不同的状态和结局。围墙是隔断正常与不正常两个世界的线,也是狭小偏窄的空间,一条路,他们没有办法,只有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有梦,有旅人。乌鸦天使的可可,为解救受困过去的卷毛,开枪自杀,“让我替你洗去你的罪吧”。对神哲学中精神病人,具象的表现,写实的画面,只是片长实在太短了呀,三个人物还没搞清楚,精神病院也太多没看懂(我的问题,可能这就是精神病人的世界吧,不需要太多细节)
精神病人的末世之旅。1.和同年的[燕尾蝶]及此后的[莉莉周]属于同种气调,岩井俊二总能将残酷与美好、地狱与天堂、梦魇与梦幻交相映衬、无缝并置,一如黑色的羽毛&残破的黑伞与阳光下的白衣&白床单。2.那堵连绵不绝、无法脱离的围墙,恰似囚禁与自由的永恒悖论,你不敢走下来摆脱它,但走在上面又的确离天空更近了几分,契如戴着镣铐跳舞的迷局,而一旦跌出坠落,便唯有迎接折断头颈的命途,在草地上失去方向地挣扎、狂舞,拥抱死亡。3.精神病院里的美丽女医生和幻想中的丑恶男老师,共同织就了一张逃不脱的大网。4.花洒/金针菇与隔窗床上的自读,非常惊艳的构图和想象。5.夕阳下的灯塔,对着太阳连开三枪,慢动作下飘飞散落的羽毛(兀想及[蝙蝠]结尾,还有[花与爱丽丝]海滩上空的扑克牌)。(8.5/10)
岩井俊二早期的摄影才华堪称一绝。利落、干净、唯美。镜头的空气感就是典型的岩井美学直观体现,配乐和剧情的反差感是治愈和致郁的结合,很妙。三个主演纯粹干净得不行。小悟带血在草地上逆光跳舞的场景太撼动了,画面如此简单:蓝天、绿地、阳光、白衣、血。在他人生最后一分钟的舞蹈中爆发出的生命感强到晃眼,如此有力量的赴死我下意识想的是飞蛾扑火。结局coco在夕阳下的海边毫无征兆的自杀,飘飘如垂死的鸟栖在卷毛怀里,画面被四散的黑羽撑开,决绝而破碎,短短几秒的分镜将死亡美学演绎到极致。很大的感慨是,特殊/边缘人的世界,我们真的不能以常态思维去理解,甚至是给予包容,狭隘且裹杂着偏见。(浅野年轻时真是好看的不可方物,自带一种透明的少年感,太少见了。)
浅野忠信和恰拉的定情之作,浅野叔年轻的时候好奶油小生啊,一袭空荡宽大的白衣和蓬松的卷发。 深夜观影引发心理生理双重不适,全片都以一种似梦非梦、梦中梦醒的片段交错,充斥着大量性的隐喻和明喻,变态老师的男性器官和景深尽头自慰的双重映像,淋在生命上空的尿和雨,来自看守所女教员的女性侵犯。 围墙成为自我安放的牢笼,当神父放置一把逃离的梯子,少年们也不愿下围墙,甚至意外离开的人仍要主动回到围墙内。黑乌鸦少女与白衣少年成为神父口中的天使下凡,“信者得救,我已经得救了。” 最后一幕coco自杀的景象堪称奇观,子弹没有抵达夕阳,世界末日也没有来,只有黑色的乌鸦羽毛飞了满天。
一场围墙上的野餐这部电影非常不日本,像是在架空的幻想世界里,你不能拿国界来断定它,只能用圣经来解释它。杀人的少年、乌鸦般的少女、精神病院、囚禁地下室、蓝天下的白床单、围墙下的绿草与鲜血、教堂的圣歌、海边的日落、漫天的黑羽毛…太喜欢这些元素了,配上钢琴曲,这就是一趟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的旅行。或许现实生活中没有这些人的存在,但是他们是存在于幻想里的,渴望报复老师的男孩、渴望杀掉孪生妹妹的女孩…这都是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另一面,是敢想不敢做的事。两个主角的结局走向代表了精神救赎和毁灭。最后的一个场景太美了太震撼人心了。
岩井俊二的电影有种极致的阴郁之美,他对镜头的运用是如此娴熟精巧,配乐的交切变幻更是直扣我心弦。片长刚刚好,没有感觉到一个多余的镜头,流水般顺滑直到高潮处终止,帷幕落下让人长舒一口气。这并不是一部写实之作,在我看来,墙头如两个世界的边界,主人公们是在此处向彼处张望的边缘人,他们被世俗和秩序所规训,内心扭曲又渴望救赎。他们找到了一个“世界末日”来作为救赎重生的机会,但在通向末日的路上走向了不同的结局……我不了解基督教的典故术语,但我觉得在那世界的最后一吻之时,他们已然得到了救赎。
感觉日本文化还真是菊与刀式的,一面极端酷烈,一面又那么纯真。岩井俊二平常的作品都那么唯美,拍这部更能体现出这种两极化。其实看西方马克思主义去谈“审美救赎”、交往行为理论,批判工具理性,李泽厚提“情本体”,其实都在说明人类未来的救赎之路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沟通,在于审美,而不在于启蒙理性,不在于宗教构建的彼岸世界,而在生活世界。我们看到,正是一个一袭黑衣的、经常杀戮的、不相信上帝的“精神病”——同时也是实质上的天使最终通过极度纯洁的爱和奉献拯救了男主角。
两到三星;1、精神病人不等同于小孩、不等同于没有逻辑的人偶;2、圣经是来自外部的贯穿线索,完全和人物成长轨迹是相反的:前面三分之二在塑造绝对的受害者(假人),已经无法让人共情,后面罪的概念出来之后,轻描淡写地被同病相怜下的爱情化解了,信被女孩的无罪论说服了,那后面你还读个屁圣经??女孩还自个球杀??圣经觉得很累。。。为了拍那个羽毛被打飞的剪影镜头,我都服了,而且这种剧作让位于画面的做法还不同于卡拉克斯,是剧作让位于造型镜头。总的来说,严禁俊二不行。
我去精神病院实习过,我不喜欢把至纯的灵魂安放在精神病人和孩子身上,这个符号被曲解和美化了。而且在人类看来,偏执只会导致自我毁灭,丢掉世人的身份,可是于偏执者来说,也许灵魂才能因此获救,从此超脱人类社会,成为自然自由的尘埃,只是单纯地、永恒地存在。这部电影不能细想,把符号隐喻挖掘后,只剩下人性的罪恶和痛苦。我哭不出来,我只感到害怕。这是一部恐怖片,我第一次庆幸看的是官方的删减版,即使只看删减片段的描述文字,也不寒而栗,还有后怕。
干净的画面,干净的音乐,干净的情感。一颗痛苦而纯粹的灵魂才能生出不掺任何杂质的爱,这种爱笨拙而炽烈,总不懂得怎么保护自己。卷毛坚信所有的罪孽和痛苦会在世界末日那天得到清洗,可可坚信自己死的那一天就是世界末日,卷毛对着太阳连开三枪后太阳并没有沉没,原来圣经上写的都是假的。 没关系的,你看,神果然不存在,我说过的,我死的那一天世界末日才会到来。 满天黑羽飘在夕光闪耀的暗金色大海上,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没有人失去了什么。
没太看懂,感觉有点意识流,可能是我水平不够。大概理解到的就是:极端的残酷与纯真交织在一起,痛苦挣扎,被现实压垮最后死去,看下来感觉很压抑,尤其是小伍死前的那一段,扭曲的身体,瞪大的双眼,感觉自己的喉咙都被紧紧攥住,呼吸不了。尤其是镜头的摇晃感(朋友说这个是手持镜头),我觉得增加了一种真实性和窥探性,好像我们就是路人,我们在真实的场景里追随着他们,知道看到这三个人的命运终结。
最后一枪,打的我眼泪都掉下来了,黑色的天使最后是否能够帮卷毛赎罪了。每一个精神病人或许是上帝给他们开了另外一扇窗,让他们的心如此透亮。这部剧,太震撼我了,我们一直生活在社会的管制下,一个社会人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时间。自由在哪里,也许在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就好比可可说的,爸爸妈妈就是神,创造了她,她就是世界,她死的那一天,就是世界末日。
岩井俊二又一部似《燕尾蝶》电影风格的作品,真的很喜欢这样的风格,既癫狂有安稳,即无理有有趣,真的喜欢这样的岩井俊二而不是《情书》的岩井俊二。这部电影真的是很晦涩难懂,但能把我电影的核心主题:救赎。天使般的女孩,地狱般的医院、痛苦的地球,有很深的宗教色彩却又相当巧妙的融入了日本社会之中,结尾处的画面光线也是极为美丽动人,难得的优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