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剧情片
茶馆

茶馆

  • 豆瓣评分:9.5
  • 片长:118分钟
  • 导演:谢添
  • 年代:1982
  • 地区:中国大陆
  • 类型:剧情 / 历史
  • 语言:北京话
  • 编剧:老舍 / 谢添
  • 影片别名:The Teahouse
  • 更新时间:2021-12-05
  • 上映:1982
  • 主演:于是之 / 郑榕 / 蓝天野 / 英若诚 / 黄宗洛 / 童超 / 金昭 / 林连昆 / 牛星丽 / 谭宗尧 / 童弟 / 吴淑昆 / 胡宗温 / 程中 / 李大千 / 李源 / 李翔 / 张瞳 / 任宝贤 / 尚丽娟 / 米铁增 / 田春奎 / 冯增祥 / 雷飞 / 林东升 / 孟瑾 / 孙俊峰 / 平原 / 曹世骧 / 王大年 / 王淑华 / 张华 / 丁海涛 / 朱旭 / 孙敬修 / 曹孟浪 / 何康理

《茶馆》电影完整版剧情简介:

世纪之交,古老的中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老态龙钟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六君子的鲜血无法阻止历史车轮的滚动,老北京城的上空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王利发(于是之 饰),北京城内裕泰茶馆的年轻掌柜。他谨记父亲的教诲,体面周全地迎送四方宾客。小小的茶馆内,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穿梭于此:提笼架鸟哀叹时运的松二爷(黄宗洛 饰);慨叹国之将亡的刚毅满人常四爷(郑榕 饰);一心谋求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蓝天野 饰);丧尽天良买卖人口的刘麻子(英若诚 饰);打算娶老婆的庞太监(童超 饰)……你方唱罢我登场,小小茶馆之内演尽世间的沧桑与凄凉……
本片根据老舍同名原著改编,并1983年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特别奖。

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 特别影片奖

《茶馆》下载观后评论:

这部电影通过一个茶馆里经历的形形色色人物和事件,浓缩的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与时代更迭,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混乱和老百姓对盛世的渴望以及对国家昌盛幸福安康生活的向往。只可惜他们没有等到新中国来的这一天,因此结尾以悲剧收场,让人不免唏嘘不已,电影仿佛把自己带回到了那个没有希望看不到明天的时代,鲜活的体验到剧中人物的痛苦、失望、无助!尤其是三个主要人物,当了一辈子顺民的王掌柜,铁骨铮铮自食其力不肯低头的常四爷和一心做实业报效国家的秦二爷,这都是中国老百姓勤劳朴实、正直善良、有理想抱负的代表,但最后却没有好的结局,正是因为悲剧才让人痛思,庆幸自己活在了这个和平繁荣昌盛的年代,有了强大的祖国,要知道有的人一辈子都曾生活在黑暗之中不曾过过好日子!

茶馆剧照

#剧作# 01:28,空镜一下热闹了,老北京的味道。07:03,话剧腔得如此悦耳,奇了怪了!11:00,一串算盘声如同内心的叮叮当当。17:04,当年的老戏骨们风华正茂。19:54,一个个都是人精,不懂人,何谈写好剧本。50:11,“你还能把那点意思弄成不好意思吗?”01:22:41,老舍先生一代大师啊,对白皆是暗语。01:33:26,戏从何处来啊?01:42:45,没有时代何谈厚重。01:44:05,我把《茶馆》又看了一遍,我才理解师父说的时代背景与侯宝林的关系,这背景可不仅仅是背景,渗着血泪啊,他是为这么苦的老百姓说相声啊!01:54:50,在给充满苦难的老百姓说相声的同时,他也是一个苦难的人,更有力!

茶馆剧照

乱世变迁,小茶馆里几位各具个性的人物悉数登场。一间小小的茶馆透视几十年的腐朽、变迁,油滑的、厚道的、想要救世的、土匪流氓都在这不停“改良”的社会里轮番求生……台词对话写得好。因为是话剧,一幕幕场景之间排得密集,人物紧接出场,但因为非常戏剧性不显得突兀。一路波澜,意料得到却又预料不到。越往后越悲凉,话音也深具讽刺。三位“大清遗老”独坐冷落飘零的茶馆,为自己祭奠抛撒纸钱,真是深深的悲哀。连最懂得最学会处处讨好的人都变得不相信了,希望又何在呢?是三位老人谈到改良轻蔑荒唐的笑,是从过去的仪式中才能找回的记忆和怀缅,还是墙上始终无言的“莫谈国事”?谁来赋予回答?

茶馆剧照

“莫谈国事。” “大清要亡了!”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我不抽大烟了,我改抽白面了。大英帝国的烟呢是日本的白面,两大强国伺候着我一个人,这福气还小啊?” “这大清国到底是亡了,该亡!” “老掌柜,您硬硬朗朗的!” “你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就得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就是千万别做好事。”(欸!一个做了几十年的老好人被祸害成什么样了!) “我总得活下去,我想尽了办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 “我呀,我有眼泪也哭不出来了我。” “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呀?” “我没的说了,再见。”

茶馆剧照

优秀的作品直击人心,精彩至完美的演绎,代入感很强,“每个人都能在这部作品里找到自己”,沙子里进眼睛了,短短二小时看遍了半世纪的世态炎凉,20世纪的中国和普通老百姓实在是太难太苦。最后的三个老头,三种象征性的阶级对越改越“凉”的无奈对话(更应该说是独白),盼的只是“谁都讲道理,谁都不欺负谁”的时代的来临,其实就是活着呗,可最后却只能自己给自己撒冥币祭奠自己。人去茶凉,泪目到不能自已。好奇要是把这部和,“活着”,“地久天长”连着刷是什么感觉。好好珍惜和平美好年代。

茶馆里的上演的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反应了当时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不管时代如何在变迁,他始终知道该怎样去改良去适应,可是无论他怎么改变,在那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他所作的一些革新都没有真正革去内心中那种难以根除的保守和逃避。开茶馆莫谈国事的王利发开工厂实业救国的秦二爷卖蔬菜自食其力的常四爷喜来宝戏谑世事的大傻杨坑蒙拐骗丧天良的骗子大小刘麻子唐铁嘴敲诈勒索不干事的公差大小吴恩子宋祥子为虎作伥欺软怕硬的社会流氓大小二德子官匪勾结强取豪夺的制度烂瘡庞太监沈处长

《茶馆》在豆瓣上的评分是高于《阿甘正传》的。两部电影叙事模式相似。前者比后者致郁,后者比前者治愈。《茶馆》的高级之处在于在封闭的环境中居然能给人宏大的沉浸式观影体验。这好比你在一集《快乐大本营》中看完了《指环王》+《霍比特人》加长版六部曲。这部电影的编剧,表演,运镜以及主创想要表达的故事内核等各个层面我没看到任何瑕疵。这是一部零缺点的电影。另外电影精准勾勒了解放前北京半个世纪的底层群像,里面很多情节都值得我们当代中国人细细品味的。

人想活着,活好,就要适应环境,适应不了就淘汰。我以为这个环境既然不是改朝换代就能改的问题,那么就是这整个文明出了错误,我们不要大折腾,但是许多不计代价要学习的必须要从现在就开始。当然,这也是正确的废话,因为主导权不在我们手里,除非有一天真的放开,圣上出于“怜悯”。否则中国永远没有希望,一时的发展也就停留在一时了,或许还要倒退。

饱含时代的厚重感,截取了三个时代片段:清末戊戌变法、民国军阀混战、解放前的国民党政府。京城遛鸟的大爷,卖儿卖女的乡下人、人口贩子、走卒打手,沿着岁月的时间线缓缓道来。当权者换了一茬又一茬,老实人的日子始终不好过。何谓太平盛世?安分守己的人得到保护,欺行霸市钻营奉承的人无法得势。诸子百家到马列主义,究竟路在何方。

虽说茶馆挑了三个时代截面,但都不卡戏剧性瞬间,历史高潮只是起点而非终点,写一派生活的混沌面貌,戊戌“后”,袁世凯死“后”,抗战胜利“后”。莫谈国事,却受各种挤榨,历史纵然金戈铁马,总归是靠人们撒纸钱把它埋葬了。“我爱我们的国,可谁爱我呀。”这抱拳拱手感觉不对啊……还是那时当不一样

好电影给人的震撼绝不是一刻,而是一世,常四爷,松二爷,秦二爷,王掌柜。。。一众人等,不管正面反面,依托于话剧,呈现出惊人的爆发力。我爱我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呀?常四爷的一声唉叹让我眼泪夺眶而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我们有自己的旋律,只要用心一样可以成为世人皆爱的佳品。

江苏省文科生有十本高考必读名著,其中之一是《茶馆》。高三那年,学校在周末加课,语数英三门主课轮着上,语文课就专讲那十本名著。孙老师说讲多了你们也不愿意听,像哈姆雷特、茶馆,本来就都是话剧剧本,给你们放影片看。于是在讲茶馆的时候,就放了这一部给我们看。

芦苇推荐:我们说台词反应性格,台词即是人物。《茶馆》就是一个例子。1,都是久在街面上混的人了,谁瞧不起谁呀,你说是这话吧!(都是下九流的行当,谁瞧不起谁呀) 2,什么时候洋人在动兵我姓常的还预备跟他们打打(共产党来了要是捣乱照打不误)

资源来自于互联网资源,虽提供完整版全集但不参与影片上传于录制,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合法和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Copyright © 2008-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