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下载地址
《四月》电影完整版剧情简介:
这是令人尊敬的格鲁吉亚导演Otar Iosseliani拍摄的第一部短故事片,差不多一完成就遭到苏联当局的封杀。
在第比利斯,一对青年男女坠入爱河,他们搬到了一所空荡荡的小公寓中。他们的爱让水流淌,让电和煤气也正常工作了。但是这还不够,他们开始羡慕邻居家的家具设备。山上的一棵古树被砍伐,为了他们舒适的小窝有更多的家具。只有那些对旧居中快乐日子的回忆能够带给他们恋爱的感觉。
《四月》下载观后评论:
【3.5】1.有许多优点:节奏感(小巷追逐、搬着椅子来来去去的人群)、配乐、剪辑(居民楼、来回换装)、摄影构图(开头结尾树下(树桩)接吻、窗口极简构图)等等……2.爱情带来水电,物质破坏爱情,从窗口扔下的衣柜,坐在窗台上的情侣……3.《四月》被苏联当局以过度形式主义的理由禁映了,因为这是一部完全没有对白的试验电影,直到1973年才几经删减后勉强放行。【我完全不能理解这电影有什么好禁,看不出什么过分的象征和隐喻,老大哥榜样做得好啊!】
1961年奥塔·埃索里亚尼从莫斯科的国家电影学院VGIK毕业,同年在老家笫比利斯的一栋古老建筑里拍摄完成了名为《四月》的五十分钟长片。这是他拍摄的第一部短故事片。《四月》被苏联当局以过度形式主义的理由禁映了,因为这是一部几乎完全没有对白的试验电影,直到1973年才几经删减后勉强放行。
我知道把此片理解为老城拆迁变公寓会有意思得多。但我还是更认为是一群市民,成了远郊工厂宿舍区的新邻居,少了楼道蹿到街道的趣味,多了每家每户装上的门锁。男女情感得到了私密空间,却带来了扰邻的争吵。水电通了,乐声少了。这就是苏式社会主义公寓带来的生活场景变迁吧。工业凋零后,一切又变样了
男女主的大街小巷的刻意“偶遇”,爱让灯泡发亮,开始吵架后不再是“默片”,同一件事起身就换了套衣服这样来表现时间推移…许多细节我都很喜欢,不过是四星的那种喜欢。我本以为结尾就会是那样无可奈何的现实向发展然后决裂,没想到最后还是“理想主义胜了”,结尾加一颗星。
鬼才导演,当男女主接吻的时候,灯泡亮起,煤气点燃,自来水打开,一个绝妙的隐喻。公寓楼里形形色色的人,奥塔都可以用娴熟的调度将群像描写得入木三分,并且灌入了强烈的讽刺,叮叮咚咚的脚步声和音乐的使用相得益彰,剪辑也相当巧妙,最后树下的大远景简直神来之笔。
真美妙,影片有一种音乐式的结构,每个人物也都有一种乐器来匹配;老城追跑那段简直妙极了。另外一次剪辑跳转时空在奥塔这根本不是问题……对社会主义及其公寓楼有种微妙的嘲讽,以及对老城社区的怀念,中间则夹着婚姻问题。影片形式上让人想起寇巴希泽的那些短片。
真好!真想和喜欢的人吻到水深火热电光迷离!一切美好的场景都不需要语言,只有吵架才需要语言——对于外语使用者也不是语言,只是愤怒的人话。可以理解被禁:国家供您穿波点裙供您吹电风扇,您不歌功颂德也罢,还阴阳怪气抱怨拆迁,当谁看不出来呢?
黑白小品,奥塔·依奥塞利阿尼处女作。孩子才有的爱情,电光水火自发生;(被)物质困扰的现代,抛掉锁匙上原野去。小则是重拾激情的爱恋故事,大也可看出当年被禁的端倪,尤其黑衣男寓意明显。中意追逐段落的调度,及对白的消弭。四月,早安。
物质吞噬情感妙的是窗子望出去的四格人物画以及关系逐渐恶化人物争吵一段变装与动作连接太自然前二十分钟也是浪漫可爱声音很明显是后期用各种器具模拟出来的也怪有意思总的来讲是灵巧幽默又简约#我们的爱情通水通电还通风#拒绝隐喻解读
赞!协奏小镇南,彻响小镇北;树欲倒而人不散,风欲静而声不绝;一如热恋之佳音。以小伙跑动为鼓点,以姑娘寻步作银铃。锁匙孔的幽梦&死而不去的灵魂→似瓦尔达「家屋风景」。PS:奥塔真是好导演啊,让象征和隐喻见鬼去吧!
看过的几部苏联的电影都是慢慢悠悠的文艺,但背后的反思却又是可以跨越时代的。本片,一是基本没有台词而以音乐贯穿和诠释,二是画面的转换简洁而利索。总之是干净而有味的,深得吾心。
【46min】配乐很有趣啊,几乎无对白,小情侣的爱情经历世俗的考验,形象化的表达,最后能找回最初的单纯,不禁想起多少对热恋中的情侣死在筹备婚礼这一道坎上。。。
电影像一首音乐协奏曲前三十分钟没有一句台词,却如此谐和另类印证安公电影名言“当开始沟通时,爱情就消失了”(大致这意思)当我们一无所有后,爱情又回来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