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喜剧片
三毛从军记

三毛从军记

  • 豆瓣评分:8.5
  • 片长:90分钟
  • 导演:张建亚
  • 年代:1992
  • 地区:中国大陆
  • 类型:剧情 / 喜剧 / 战争
  • 语言:汉语普通话
  • 编剧:张建亚 / 张乐平
  • 影片别名:SanMao Joins The Army / SanMao's Army Life / SanMao on Campaign
  • 更新时间:2020-06-10
  • 上映:1992-10(中国大陆)
  • 主演:贾林 / 魏宗万 / 孙飞虎 / 朱艺 / 李颖

《三毛从军记》电影完整版剧情简介:

1937年,中华民族的危亡到了最后关头,全国进入非常阶段。无家可归的三毛参了军。新兵训练开始,三毛穿着“巨大”的军服,神态庄重地排在队伍中。在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中,三毛不小心把手榴弹投入队伍中,一声巨响,排长一脸焦黑……日军炮轰宛平,华北情势严峻。作战中,勇敢的三毛闹出了许多笑话,最后参加了一个敢死队,将日军一网打尽。蒋介石亲临前线,慰问将士,看中了三毛。一纸调令从天而降,三毛到了师部担任勤务兵。“高就”的三毛却成天做着保姆的工作。师长自杀了,三毛呼天抢地嚎啕大哭,哭师长,也哭自己。重返军营,三毛又与老伙伴们并肩作战,他们接受了一个绝妙的行动计划:组成突击队,里应外合夹击。突击队被空投到丛林中,不幸飞机再也没来接他们。三毛和战友老鬼早已衣衫破烂变成野人,突然有一天,一架飞机飞过,撒下无数传单,原来是战争结束了。三毛第一期复了员。他摘下帽露出久违的三根白毛。农村荒芜,城市凋蔽。三毛不知该向何处去……

《三毛从军记》下载观后评论:

“《三毛从军记》成为印证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最佳范本,在这部影片中几乎找到了所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具体表现。学者用现代主义读解理念对待后现代主义文本,寻找微言大义,归纳基本特征,一时间有限的范本被过度阐释。”——胡克《中国电影理论史评》片头“本片全无虚构 如有雷同 不胜荣幸”“三毛还不懂‘国家’是什么,但现在他已经完完全全地埋在‘国土’里了。”“不该看的”,“再议”。城池失守,师长当了替罪羊,酒醉后自称“小人物”、“小把戏”,自杀后被赋予“民族魂”称号。师长:“外国佬大,还是委员长大?”三毛:“外国佬大。”“我们要以无数的无名华盛顿来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要以无数的无名岳武穆来造就一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他知道自己就是华盛顿,就是岳武穆,当然是无数的、无名的而已。”

三毛从军记剧照

我本来以为这部片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只是那个文化生活匮乏年代人们情怀的寄托,但今天重新看,必须说我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这确实是一部优秀的喜剧电影。片子的开头,就用默片的形式致敬了以卓别林系列为代表的一众默片时代影片。片中也充斥了不少漫画式的无厘头桥段,且同时代优秀喜剧电影小鬼当家的影子在本片中也能看得到。本片虽有致敬其他作品,但后来的很多影片中也能看到本片的影子,既有致敬前者,又能影响后来的影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影片。作为喜剧电影,本片中的讽刺做的非常的大胆,露骨而且有意思,在讽刺与搞笑之外,又能让人感受到小人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又充满了小人物在乱世无法决定自己的生活的自嘲与无奈。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片中对国军的丑化太过刻意。

三毛从军记剧照

之前金鸡选的影片还是相当棒的,千千万万个大众都是三毛,我们都是小角色……用千万个华盛顿造就一个华盛顿,千万个岳武穆造就一个岳武穆!吃蛋糕?那节、上海名媛跳舞、功成名就照相片、平步青云进家照顾以“国”来命名、深入敌后8年别提来结束……以及不断插入的抗战影像,真的是本片全数真实,如有雷同,实属荣幸~还有牛师长和媳妇之间的关系,除去夫妻之名也许二人就是生活在屋檐下的陌生人。该看的看,不该看的别看,让你看的不想看也得看,不让你看的想看也没看~实在是挺有个性的一部电影,以喜剧的外表来讲述悲剧的内核!

三毛从军记剧照

小时候看过很多遍,那时单纯的觉得三毛的经历很有趣,看得津津有味。现在回想起来很是佩服创作者,我们从小看了很多反映抗战英雄和贫困百姓的战争片,只有这部片子是很深入的去挖掘了旧社会战争年代儿童的生活和心理,而且是用天马行空的儿童视角,在三毛的眼中,生活很难,可是又充满各种新奇的玩意儿,明明是朝不保夕忍饥挨饿还被迫在枪林弹雨中苦苦求存,却被孩子的童心想象成如同升级打怪过关斩将的游戏。然而越是这样,越是心疼三毛,心疼那个苦难年代的孩子们。

三毛从军记剧照

再议,就是再议论议论再研究研究再商量商量再权衡权衡再比较比较再考虑考虑再观察观察,再看看再想想再等等,等等等等……非常时期,本以为悲惨,没想到喜剧滑稽,添乱捣蛋的精灵鬼,随遇而安,极度适应,没心没肺的活着,没有追求却也没有烦恼。背景音乐一直欢快,有时候像动作谍战片,像小游戏,有时候又有降妖伏魔的奇幻味道。炮火连天与鱼肉蛋糕大餐,小把戏就该流浪战死沙场,无数无名的小人物。抗日整蛊与无厘头喜剧。

三毛从军记剧照

特殊的~第五代导演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黑色幽默。漫画风格。小人物的梦境想象:要么变成岳武穆式的民族英雄万人敬仰。要么变成地主娶妻生子和乐美满。漫画表情符号化,女声的男将军,头角峥嵘的将军,升起来的望远镜隐喻j也起来了。伪纪录片的形式(黑白影象表演),把电影的虚构人物和真实的历史镜头“无缝”拼贴在一起,戏仿玩梗:劳工之爱情的滑滑楼梯,毕业生人腿的三角构图……小人物小玩意的时代悲喜剧。

三毛从军记剧照

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旁白台词,配音腔配上排比句,游走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让人捧腹又令人心酸,透过喜剧展现战争中的丑恶嘴脸。“要以无数的无名岳武穆来造就一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对民族性的自嘲和讽喻真是到骨子里了。电影技法层面同样出彩,开篇的默片致敬、军国主义分子瓜分中国地图蛋糕配着日军侵华画面的蒙太奇剪辑、三毛多段幻想中的超现实主义场景,借助三毛一个小兵的视角看过了市井,官场,战场。

算是造型喜剧吧,有漫画常用的形体夸张,笑点多是场景性而非结构性的。什么是结构性幽默?相声里的《山西家信》和《大审案》就属于结构性幽默,笑点是连续的。本片的旁白走的也是结构性幽默路线。三毛举锦旗结果根本没上镜那里着实把我逗乐了。给师长当工具人起的部分我觉得比前面好,因为笑点和人物关系结合起来了,不再是单纯的卖弄憨拙。可以说三毛是我们本土的好兵帅克。用可笑来反应可笑。

我想?啊,这些部队一定还要在加强一些训练,嗯,突然间刚刚有什么东西过去了,然后我要看看是什么,那是一个十几岁大的小孩子,他说他叫三毛,要当兵,要为国家做出贡献,有志气,这部电影,也有时挺搞笑的,有一段是三毛拿着领导奖励给他的一面旗子,可是那面旗子实在是太长了把他正个人给挡住了,那段把我给笑出眼泪了,三毛啊,路上太复杂,容易走偏路,要好好走路呀!O(≧∇≦)O

有几段,想象力的确绝了。带着面罩跳舞,在权衡中在无可奈何的现实之中夹缝求得片刻天空空气的感觉,绝了。///漫画式的电影。配乐很厉害。旁白像是创作者说的话,像与观众的对话。师长那段讽刺意味最高。心照不宣的“咕咕”声再也得不到多余的回应,我想到出租车司机里travis也是在那听着大人物的演讲,但是什么回应都没有,我们,只不过是小人物罢了。

《三毛从军记》获得了1993年金鸡奖最佳儿童电影,这件事本身就很魔幻。此片有着强烈的超现实主义黑色风格。儿童是绝对看不懂影片中辛辣的批判和讽刺的。看似张杨荒诞的剧情略显得三观不正,但站在社会底层市井小民的角度上又显得无可厚非。我曾把它评为我心中最优秀的十大中国电影之一。因为该类型电影中国仅此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92年的电影。作为儿童片,它足够有趣;作为喜剧片,它足够幽默;作为战争片,它足够讽刺。很多桥段现在看来依然觉得很有意思,长官看慰问演出时自动升起的望远镜,开会时被电击清醒后的一句再议,还有那些三毛的白日梦。战争中,大家都是小把戏。

电影《三毛从军记》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喜剧影片,在影像上除了演员的夸张幽默表演外,还借助了更多例如纪录片等其他表现手法,使得影片不但符合大人和孩子的童趣心理,也充满了反讽的寓意。这是我在青春时期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

资源来自于互联网资源,虽提供完整版全集但不参与影片上传于录制,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合法和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Copyright © 2008-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