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巴什尔跳华尔兹》下载地址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动画片剧情简介: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下载观后评论:
和《公民凯恩》类似的叙事结构。《公民凯恩》几段叙事基本在同一个平面上,好像一张白纸每个人都往上泼一笔墨,到最后黑得部分越来越黑,而真正寻找的rosebud被深深埋在墨汁之下。本片讲述者的故事本身还在同一个空间,但是更立体,战争的多角度、士兵的遭遇和心理状态都有所展示,两位咨询师的介入对真相探索之路进行了指引和注解,新闻工作者消除了记忆的不可靠性,并最终把焦点从士兵转向难民。这种寻找真相的方法本身就优于《公民凯恩》,寻找者本人的动机也更强烈。空虚孤独、在抛弃与被抛弃中挣扎和无辜的像蚂蚁一样轻易被从世界上抹去,被彻底遗忘和被纪录下来,哪个命运更悲惨?不过在现实中,如果真有凯恩这样的人,恐怕还是会有人锲而不舍的研究他吧。p.s.信号弹和黄色的色调想起了《1917》,Max Richter的音乐赞。
好电影,但是我确实不太喜欢这种题材。动画并没有限制纪录片,反而给了更多的freedom 让他更creative,很多画面更多的在纪录片里是采访和交谈,动画反而把那种场景展现了出来,幻想与真实。同时动画也能做出拍摄不出的画面,或者在拍摄中反而显得没那么真实的画面,也算是打破了动画的stereotype。这两种类型结合太有意思了。故事线从找寻回忆一点点剥离出整个屠杀事件也很棒。最后结尾突然的变成真实影像brings more冲击力at last. 最后的最后,真的连动画片都剪的审查制度过了吧,太影响观影体验了,分级吧。
犹太人复制了纳粹对他们一族做的事情,战争就没有好的,也验证了人性本恶。“我们麻木地搬出尸体,清洗车辆,仿佛心在异地。”难得看到了曾参加屠杀的士兵的心理状态,更难得的是这是一部极少极少的杀戮方主动承认并剥开展示的种族屠杀电影,即使片中把问题推给了长枪党和沙龙。枪林弹雨中优美的音乐响起,仿佛如身在战场却感到在旁观的人一样,心灵蒙了纱,看不见地狱。观后感:人在经历地狱后是可以活下来的,大脑会开启自保模式,苦痛会随时事件的飞速远离而淡忘。采用了动画形式纪录、回忆,很独特,细节很棒。
和Night and Fog一样讲了战争,没有naf那样有些nauseous的footage,但也是着实让人看完心情非常沉重。通过memories create reality的抽丝剥茧把各种testimony拼接在一起组成一个论点,一项磋商,心理治疗师、战友、朋友...这些采访对象的陈述慢慢形成链接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刻画出黎巴嫩战场上以色列军队和基督徒士兵。动画和史料穿插,剪辑跟剧本都有心了,看到最后让人觉得感同身受多么痛苦,希望的代价多么昂贵。很喜欢的一部反战片
纪录片+动画片,最后一分钟插入大屠杀真实场景,实在不忍直观。海上浮游的巨大的母体寓意,26只狗的困扰,所有亲历大屠杀的士兵都遗留着混杂想象的画面。画面还有些迷幻感。人物直言“丢弃着被屠杀的巴勒斯坦人的场地就像一场LSD之旅。而无处不在的巴什尔在他们(黎巴嫩基督徒战士)心中的地位胜过了DavidBowie在我心中的地位,我敢说他们对巴什尔一定怀着eroticism”。画面刻意制造的粗砾感,完全反应出人物的心理。所有的屠杀都是人类历史上最粗暴恶心的记录。
好电影,但是我确实不太喜欢这种题材。动画并没有限制纪录片,反而给了更多的freedom 让他更creative,很多画面更多的在纪录片里是采访和交谈,动画反而把那种场景展现了出来,幻想与真实。同时动画也能做出拍摄不出的画面,或者在拍摄中反而显得没那么真实的画面,也算是打破了动画的stereotype。这两种类型结合太有意思了。故事线从找寻回忆一点点剥离出整个屠杀事件也很棒。最后结尾突然的变成真实影像brings more冲击力at last
感觉很沉重,但是动画看起来又轻飘飘的。结尾转向现实,短短几幕让我寒意四起,恐惧。机枪华尔兹,挺浪漫。伤痕留在了受害者,相关者,参与者身上。不会有人觉得自己有罪,逃避,假惺惺,只求自己良心能安?或者是良心麻木。对我来说,我都不太清楚还有这件事,我总是搞不懂为什么在打仗,我知道有很多人会死去,我害怕的只是死的那么无助,我对战争没有实感,这种事情不打在自己身上就不会痛……还是不要让我经历这种残酷事情了,我只是个自私懦弱的胆小鬼。
2014年来Wellesley College交换的时候,意大利爷爷给我们放这部影片:凭借动画的保护壳直刺残酷的战争现实,解密因良心扭曲而备受压抑的惶恐记忆,外加超现实主义的独特画风,给了漂泊异乡探求新知的我极大刺激,导致我研究生笃定学电影研究。2020年春分的夜晚,好友剪辑的视频里突然出现动画的段落,以信的形式传送给大洋彼岸的我,让我感到神秘的震悚。影片就像是一份公共记忆,我们在生命不同时间经历它,都深受触动。
开始一直疑惑这样的叙事和画面完全可以做真人电影,为何要采取动画的形式。电影最后突然转变为真实影像时,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第一反应是明白了导演为何选择动画去表现内容。但转念一想,即便是血淋淋的历史,也该少加修饰的呈现,更何况它打着“纪录片”的名号。没有“观众能不能接受”的疑问,是已然发生的悲剧我们只能接受、必须接受且永远铭记。(最后的话对自己说)
最让人心惊的总是回忆起什么曾经刻意忘记的过去的瞬间。尤其当你回忆起为什么要刻意忘记的原因。可以上一秒还平静生活下一秒就奔逃在枪林弹雨,可以每一秒都因为开枪而开枪,可以麻木地搬运尸体无所谓地扫掉积在坦克里面的血滩,所以自然也可以看着最后哭嚎的人们发现自己除了慨叹连感同身受都无法做到。纪录片之所以为记录而生,大概真的是因为有真相在加持力量吧
看完《大卫的伤疤》后就想看看这片子,书中把夏蒂拉屠杀嵌女主的灾难史诗当中,作为她人生的转折点。而这片子用半纪录片的从以色列士兵的角度切入,加上焦土之城,两部电影,一部小说,让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更真切了一些,不再只是关于那是非之地的新闻播报而已,而是人的良知不该忽视的现实,真实存在过感受和记忆。而且距离自己也不远,82年,自己刚出生。
中东地区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杀戮,世界不止零跟一两个数字,煽动低文化群体的仇恨,不肯做一点让步,上层什么时候能够为了和平,坐到一起好好谈判一下,不过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因为彼此只能接受一,不会接受其他数字,而民众却视他们这种不妥协行为为英雄。为了理想很伟大,为了理想而做出妥协更伟大。还是最后的真实镜头更有冲击性,也算见识了动画版的纪录片。
对比反差极大的片子——片名vs内容,配乐vs画面,梦境vs回忆,动画vs最后真实的影像。动画演绎的《远山淡影》。面对这样的题材,本来第一反应是比较抗拒给五星的,尤其是一士兵转着圈朝天开枪那段,总觉得有点刻意。但看完得承认,一动画片,拍得太好了,沉重、不安和荒谬都表达到了,光影等的细节制作也是高质量。衷心希望有生之年不要碰上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