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土之城》下载地址
- 迅雷焦土之城[1080P][迅雷网盘].MP4
- 磁力焦土之城[中英字幕].INCENDIES.2010.『1080P蓝光』.X265.10BIT (4.79 GB)
- 磁力焦土之城[中文字幕].INCENDIES.2010.『1080P蓝光』.DTS-HD.MA.5.1.X265.10BIT (9.47 GB)
- 磁力焦土之城[简繁英字幕].INCENDIES.2010.『1080P蓝光』.X265.10BIT (4.79 GB)
- 磁力焦土之城.INCENDIES.2010.BD1080P.高清中字
- 磁力焦土之城[HDR+杜比视界双版本][中文字幕].INCENDIES.2010.『4K蓝光UHD』.DV.X265.10BIT.DTS-HD.MA.5.1 (20.58 GB)
- 电驴焦土之城.INCENDIES.2010.BD1080P.中字.MP4 (1.46GB)
- 电驴焦土之城.INCENDIES.2010.BD720P.中英双字.MKV (2.44GB)
- 电驴焦土之城.INCENDIES.2010.BD720P.中英双字.MKV (3.00GB)
- 电驴焦土之城.INCENDIES.2010.BDRIP.中英双字.MKV (1.99GB)
《焦土之城》电影完整版剧情简介:
◎译 名 焦土之城 ◎片 名 Incendies ◎年 代 2010 ◎国 家 加拿大 ◎类 别 剧情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 8.2/10 ( 5710票 ) ◎制作公司 micro_scope media ◎发行公司 E12010 Canada theatrical Lucky Red 2010 Italy theatrical/2010 Italy all media 索尼经典 2011 USA theatrical subtitled/2010 USA all media Seven Films2010 Greece theatrical Rodeo FXvisual effects ◎文件格式 x264+AAC ◎视频尺寸 1024 x 576 ◎文件大小 997.7 MiB ◎片 长 02:10:51.947 ◎导 演 丹尼斯·维伦纽瓦Denis Villeneuve ◎编 剧 Valérie Beaugrand-Champagne....script consultant 瓦迪基·穆阿瓦德Wadji Mouawad....play as Wadji Mouawad 丹尼斯·维伦纽瓦Denis Villeneuve....written by ◎主 演 梅丽莎·德索蒙斯-波林Mélissa Désormeaux-Poulin....Jeanne Marwan 卢布娜·阿扎宝Lubna Azabal....Nawal Marwan Abdelghafour Elaaziz....Abou Tarek Mohamed Majd....Chamseddine Baya Belal....Maika Karim Bourara....Le garde du corps de Chamsseddine Yousef Shweihat....Sharif ◎简 介 双胞胎西蒙(Simon)、珍宁(Janine)由母亲单独抚养长大,母亲过世后,他们从遗书中得知他们的父亲依然在世,并且还有另外一个兄弟。从此,双胞胎前往中东开始了对于母亲生活秘密的探寻。 ◎幕 后 Q1: 您是如何接触到加拿大籍黎巴嫩裔全才剧作家瓦吉茂阿瓦德(Wajdi Mouawad)的剧作,且您的第一印象为何? 我对本剧的第一印象就如同我初次看《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所领受的一样,我整个被震慑住了。这出剧在一个很小、名为Le Th??tre des 4 Sous的戏院演出,因我在最后ㄧ刻购买最后一场演出票券的缘故而坐在第二排。剧本本身像是重重的一拳直击在我的下巴上,当我自剧院站起来时我感到我颤抖 的双膝,我当下知道我将改编本剧将它拍成电影。 Q2: 《烈火焚身》在视觉成就上超凡入圣并电影感十足。您是如何预见这部戏有如此大的视觉?力? 《烈火焚身》是让所有经典剧作家眼睛为之一亮的剧本,它直接催生与?蒙了影像的生成。更者,吉茂阿瓦德的剧作本身有着更为强大的视觉魅力,有着罕见美 丽的影像构成元素。我无法使用这些影像元素,因它们深深地刻画着剧场符号,但我可以回到所有的素材源头,并将其内化进我的电影语言中。吉茂阿瓦德也提供了 我一些有助益的的线索来源。 Q3: 您是如何有效地说服剧作家吉茂阿瓦德,将《烈火焚身》剧作翻拍成电影是可行的? 吉茂阿瓦德在读了我寄给他大约50页的剧本初稿后,同意赋予我使用本剧的权力。他给予了我在创作上的绝对自由,纯粹地全权委托给我。我认为这是可以促成改编成功的唯一之途,作者赋予你创造你自身创作错误的自由度。 Q4: 《烈火焚身》无论是剧作还是电影并没有具体说明故事场景发生在中东地区的哪一个国家。您对于这点的想法是? 黎巴嫩的贝鲁特还是达瑞煦,这个问题在我编写电影剧本的过程中数度在我脑中萦绕。我决定跟随着剧作的脚步,并将我的故事场景设定在一个想像的场域如希 腊裔法国导演的作品《Z》,因此可以免于政治偏见的束缚。《烈火焚身》是泛政治的,但它也有非政治化的部份。剧本的初衷在于探求愤怒的来源,而不是被愤怒 本身所吞吃。《烈火焚身》的背景设定在基于史实的布雷区。 Q5: 《烈火焚身》 戏剧性的程度几近歌剧。这个大胆的尝试事实上使得故事充满着悲剧色彩但极具教育意含,而非完全无望悲伤或夸张煽情的。什么是?发您创作出情感如此丰富内?电影的事物? 要转化这样丰富的文本到大银幕上而不致于令其过于煽情,我选择适度地取材写实主义,但保留了剧作中神话色彩的自然光与影。情绪转折必须要避免无意义的 宣泄,而是期望达到自我升华的效益。《烈火焚身》也是一场珍与赛门携手共同追溯母亲心中憎恨起源的旅程,这是个非常普世的追寻,让我极为感动。我承认要达 到本片的戏剧平衡花费了我很长的一段时间,其中任一个片段都可能?发另一部剧情长片的产生! Q6: 《烈火焚身》有着非常出色的选角。您是如何找到这些才华洋溢的演员的? 《烈火焚身》的选角包含一部份的专业演员以及许多居于约旦的非专业演员。我们的约旦裔选角总监Lara Attala希望接触伊拉克难民营并提供给他们工作机会。这些非专业演员对《烈火焚身》的贡献至为重大。这部份的工作挑战在于需调整每个人的语言腔调,冀 求统一出可兰地区的阿拉伯腔调。其中一些演员为北非裔,他们必须实用性质导向地学习另一个语言,增进表演的可信度。 我看了鲁比娜阿扎巴尔在哈尼·阿布阿萨德所执导的《天堂此时》(Paradise Now)及东尼·葛里夫所执导的《北非行路遥》(Exiles) 里的演出。我在巴黎的选角总监Constance DeMontefoy建议我与鲁比娜见面。鲁比娜是个不可多得的女演员,天生地拥有着剧中母亲这个角色娜娃的力量与热情。鲁比娜就是娜娃。而双胞胎的选角 则是个艰钜费时的过程, 最终梅丽莎·淂索慕普琳(M?lissa DesormeauxPoulin)在一连串的试验下脱颖而出。而赛门的这个角色使我遍寻各种可能,最后我发现其实他与我之前合作的演员马克西姆·高德特 (Maxim Gaudette)十分契合。我非常以所有参与演出《烈火焚身》的演员为傲。 Q7: 对于中东地区没有任何宗教政治认识的观影者可能很难理解究竟《烈火焚身》片中娜娃·玛万是站在哪一阵营的立场。在许多场景中,您的影像语言弥漫着一股模糊与陌生肌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未知以及知识上的匮乏反而成为《烈火焚身》的优势。您对于这点的看法是? 我特意制造了一个政治混乱的氛围环抱着娜娃·玛万的这个角色。这个地区饱受战争蹂躏的原因,常常来自于居于其中的17个宗教支派间由于无止尽地结盟或 背叛而引起无数无解的复杂现状。为要对现实状况的呈现保持真诚,对于政治情势的阐释必须是混乱无解的,而非简单的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场而损害了故事的基础。 《烈火焚身》的观影者必须认识到什么是所谓的 “真实”,在理解现实环境的复杂本质下黑与白已无清楚界限的前提下。 生活在加拿大的作家瓦迪基·穆阿瓦德在2003年创作了一个英文名为Scorched(法文名Incendies)的剧本。这个剧本随后获得了极多的 好评和赞誉。紧接着,作家本人把剧本被搬上了舞台,同名戏剧一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戏剧上演了几年之后,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在一家名为Le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Thé?tre des 4 Sous的小剧院里,邂逅了这一部出色的戏剧。 维伦纽瓦说:“我看到这部戏的时候非常激动,这种感觉和我第一次看《现代启示录》的感觉一样,除了震惊就是震惊。当时我坐在第二排,几乎是这部戏剧的 最后一次公演,而我买到的差不多又是最后一张票。看完之后,我觉得这个剧本棒极了。它就像是在我的面颊上直接给了我一拳,那种震撼的感觉让我一直‘两股战 战’。与此同时,我也明白,这是一部非拍成电影不可的好剧本。” 无论是在剧本、戏剧还是在电影里,主角出生、成长并逃离的中东国家一直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管是谁都没有明确表示过这个国家的名字。在戏剧舞台上, 这么处理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到了电影里,要是这样模糊化故事发生的背景,则有一点麻烦。维伦纽瓦说:“的确,这个问题很棘手、也很麻烦。从我改编剧本的那 天开始,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到底应该让故事发生在贝鲁特还是别的地方。最后,我决定尊重原作者的意愿,把故事安排在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地方。就好像科 斯塔·加夫拉斯在《焦点新闻》里做的那样。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政治上的麻烦以及让那些政客不去那么快的‘对号入座’。说到底,穆 阿瓦德写这个剧本的初衷是展示某种极端思想和极端行为的内核,而不是给这种思想和行为添油加醋。拍摄电影的过程中,为了架构起这么一个中东的国家,也是很 麻烦的事情,因为宗教上的事情和说法,到处都是雷区。” 伟大的戏剧并不一定能造就伟大的电影,因为戏剧强调让人产生想象,而电影则强调画面。可是在本片导演维伦纽瓦却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他说:“《焦土之 城》的剧本看上去就好像是一个作曲家创作的完美的古典音乐--欣赏它,就好像直接在观赏油画一般。字里行间的细节和言外之意,不断地变成画面,涌现到我的 眼前。除此之外,这个剧本还提供了一种罕见的力量感和美感。不过,这种节奏和韵律上的美,只属于戏剧舞台,我没有办法直接把它们用到电影中。但是瓦迪基· 穆阿瓦德已经给了我一些关键的信息和坚实的剧本。我需要做的,就是回到戏剧的源头,用电影语汇把这个故事重新表达一遍。在改编剧本的过程里,穆阿瓦德给了 我完全的自主权。一开始,我写了一个大概有50页的电影剧本的初稿给他看,他看了之后就同意让我自由地去创作我的剧本了。创作自由,是他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和最大的信任;自由创作,是写好一个剧本的唯一途径。因为原作者允许改编者犯下一些属于自己的错,这种信赖是弥足珍贵的。” 谈及影片在中东的拍摄经历,维伦纽瓦坦言地说困难重重。他说:“这部电影里有职业演员,也有很多约旦非职业演员。剧组里的约旦裔导演想方设法地找来了 几个伊拉克难民出演了影片。他们对影片的贡献最大。在约旦拍摄这部电影的一个挑战就是每个演员的口音问题。为了要突出一种戈兰族的口音和阿拉伯地区的腔 调,剧组中的大部分演员都在不停地改变自己的口音。还有一些职业演员,他们来自非洲。为了拍这部电影,他们不得不重新学习一种语言,这种敬业精神让我感 动。至于影片中的主演,扮演母亲的卢布娜·阿扎宝,我很早就知道这个比利时女人。她是一个极有力量和爆发力的女性,几乎从一开始,我就确定她是扮演娜瓦尔 的唯一人选。找双胞胎的扮演者比较费力和辛苦。最后,我们找到了没有什么经验的梅丽莎·德索蒙斯-波林;而弟弟的扮演者,虽然我们找了很久,最后却发现他 一直就在我的身边,他就是曾经和我合作过《理工学院》的马克西姆·高德特。” ◎花 絮 ·本片入围了2010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之日”单元,在2010年多伦多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加拿大电影,并代表该国报名参加2011年的奥斯卡外语片角逐,获得了提名。 ·影片改编自加拿大的法语作家瓦迪基·穆阿瓦德的同名剧作。穆阿瓦德本人具有黎巴嫩血统。这个剧本曾经被翻译成英文,并在伦敦著名的老维克剧院上演。 ·影片在中东的约旦取景拍摄。 ◎一句话评论 关于种族屠杀的话题一直都是银幕上难以表现的“禁区”。但是在《焦土之城》中,这个话题却是这么完美和真实。其中掺杂的亲情、爱情和人性的选择令人震撼。 ——《综艺》 关于遥远地区和遥远时间的一次历史性回顾。在丹尼斯·维伦纽瓦的讲述中,这个故事显得是那么丰富和丰盈。 ——《每日银幕》 这是丹尼斯·维伦纽瓦所拍摄过的最好的一部影片。看完电影之后,你记住的不会是故事和表演,而是人物的“面孔” ——CBC
《焦土之城》下载观后评论:
四分是给导演愿意为我们展示“种族、宗教、屠杀…”这些东西。电影里基督教杀人放火烧车,女主凭借自己手上的十字架让自己活下来的同时伸手去救另外个孩子,这个剧情之前在哪部电影也出现过。一下想不出来的感觉好难受呀!整个片子我中途分心过好几次,这不紧不慢的分章节叙事太像看书了,每个章节要表达的矛盾点也没有牵动我。还有这部电影让我脸盲症很严重。其实看到一半我就走了,发小看完后劝我看完。冲她这句话我把剩下的看完了。还行吧,之所以觉得结局有些出乎意料,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它没报期待。这个结局看完后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韩国的那部《老男孩》,当时是在大二观片课上看的,不得不说书记很会选片子,一群人开开心心的拉上窗帘,结果被里面的18禁画面整的很尴尬,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有点好笑,害~有点点怀念十几个人上观片课的时候。
真·造化弄人!全片很平静有点压抑。怎么说呢,我几乎是瞬间还提前那么一点猜到了父亲是阿塔布雷就那个用刑的,却在西蒙说1+1=1的时候懵逼了,一分钟后我惊呼rnm!妈妈的一生很波折,不过她爱了她爱的人,孕育了爱的结晶。死后要双胞胎去找父兄这个行为有些报复心理吧,不过在尼哈德看信的时候很刺激。“你很快会沉寂下来,真相让一切都缄默”“你不会认出他们,因为他们很美”“当我面对我的儿子时,我是爱你的,这是我的誓言,无论发生什么我都是爱你的”开头配乐超好听,小尼的眼神回头再看突然发怵,看尼哈德开枪时我心说神他妈的98k爆头啊枪法nb啊可是小孩也不放过?(上半张脸很像wyf我已经开始骂了)后来那啥占丁西说他冷血无情神枪手真太对了,别人能放过你你怎么不能放过小孩?宗教战争靠信仰保命,双胞胎要有遗传病就不惊讶了
宗教孕育信仰,信仰间的冲突造成战争,战争酿成悲剧,最后归因于宗教。如此反复,恶性循环。大部分人在看完这部电影后会觉得震惊,压抑,反复思考后又觉得狗血。为什么母亲要让儿女知道这些事?母亲希望儿女们了解的不只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苦难,更多的希望他们知道自己故国所经历的苦难,而这些苦难却是来自他们引以为傲的宗教信仰。个人伦理上的遭遇比起这些事情孰轻孰重在母亲心中早就有了答案。我有时候在想,自人类诞生于世界之初,到现在数不清的圈子,到底是什么把我们分类?大到种族,宗教,文化,小到地域,身份背景,个人喜好。我们一次又一次盖起了物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大楼,又亲手摧毁,再盖,再推倒,谁都想要在大楼里有容身之所,但房间和房间之间的墙阻隔了一切。我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了吗?我觉得没有,也永远不会有。
2019第一部。第一部就是法语片今年法语一定要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啊哈哈哈哈。开年第一震。为数不多的从开篇第一个镜头就震撼到我的影片,更难的是,那个震撼一直贯穿到最后。头皮发麻。看完不难联想到《老男孩》,同样的变态,却讲出了不同的效果。维伦纽瓦真的是我最爱的导演之一,倒序和插叙掌控的炉火纯青。全片双线并行,母亲和女儿同时寻找真相,而当最后终于真相大白,却只能暗自神伤,却发现,1+1真的等于1,却发现,每个人都不过是这焦土之城的炼狱中,战争的杂种。寻找的过程就是恶意不断被挖掘的过程,人性之恶,世界之恶,宗教之恶,战争之恶,她用一生所守护的至爱,到最后不过是至恶而已。悲苦的世界啊。
尽力收敛地慢放着节拍,窗外是静默和衰败。镜头向左拉近,简陋的普通房间孩子倾斜着颅骨,一下又一下,脚边散落着碎发。双脚光秃秃,踩在水泥地面上。右脚跟腱下是三个类似胎记的黑点。黑点并算不上很小。他沉着凝视着镜头镜头中最清晰就是那张脸,直到你聚焦在这双眼中。你会陷进去时间是什么。不声不响着,一滴一滴地淌过去。稳稳地攥住了节拍。这一份张力毫无预兆,骤然爆裂开,枷锁,挣脱,刹那崩断,世界之外用力地回应着这一切。用力扎进去,扎进镜头里。扎进那张脸。却被一双眼远远地隔绝在外那双眼嵌进了镜头。镜头被引诱着拉近了他的脸。沉着,似乎被摆布的一切与他不相关似乎这世界的一切都不在他的眼中
我是因为刷黎巴嫩首都爆炸事件看到这部电影的,加拿大电影,背景是黎巴嫩。我分了三次才看完。世界上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这个女人身上了,因为娜瓦尔未婚先孕,他们的宗教不允许,就把她的恋人处死,儿子被抱走。后来发生了战争,而她一直在寻找她的儿子,后来因为在内战中杀死了一个军队的高官,被囚禁了十五年。在监狱中被狱卒虐待和强暴,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女。十五年后,娜瓦尔被释放,带着双胞胎移民去了加拿大,这会儿儿女已经长大成人,有一天,她带女儿去游泳,游了一圈后发现一个男的脚上有胎记跟她儿子的一模一样,当她看清楚他的面貌后,发现他是在监狱强暴他的那个狱卒。
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Villeneuve真有一套。抛开故事本身的巧合成分,双线交织的叙述更有助于层层剥开谜题,节奏掌控和叙述方式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产物。很久没有看到一部在结尾得知真相后让人感到惊愕而又豁然开朗的电影了,能把这么狗血的情节拍成一部关于一位女性的传奇,同时让宗教、政治和亲情的主题在其中都得到入木三分的讨论,足见导演的功力之深。不难看到导演后期电影风格在这时的逐渐成形,穿梭于时空的爱恨情仇、静谧的空镜和负重而伤痕累累的主角…叫人怎么不期待他的沙丘?
在第52min异常残酷的scenes之后,radiohead的you and whose army再次响起,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让战争显得那么残酷又令人无奈,影片也从这里开始越来越好看。影片中和平年代与战争年代平行又交织,人在战争的残酷与荒诞面前如灰烬般渺小又随之裹挟。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都应该来感受一下这部电影,从 hatred and blood 到 love and peace之间那种沉默的力量就是影片向我们表达的。愿永远没有战争。
生理不适…俄狄浦斯王现代变种版,再次证明原型故事无限的阐释生命力。但是把命运主题改成战争就窄化了,最后还要扣上人性升华的圣人爱大帽子。还不如《老男孩》写人性恶有价值。如果真的释怀了仇恨就让它烂在肚子里吧,何必逼无辜的人承受真相,真正有爱的母亲不会忍心这样做。《雷雨》里鲁侍萍知道儿女不伦时,选择以永远失去作为让他们幸福的代价,台词是“他们都是可怜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如果要罚,也罚在我一个人身上。”大概是文化差异。
可能因为前面大半段实在推进太缓慢,太沉闷,我一直看不下去,看了四五次,也没看完。今晚背单词背得很愤怒(自己竟然这么多单词不认识!),就有力气来看电影了,终于看完这部。配乐还是一贯的好,看到四分之三大概知道这个宿命了,确实震撼人心,简直是诅咒。镜头推进到荒无人烟的石块之间,沙漠,那么荒凉,很像银翼杀手2049,我实在太喜欢银翼杀手2049了。总体镜头很冷静干净,这片子纯以剧本胜,不过电影结构也很好。
个人认为是维伦纽瓦最好的作品!中东版的《俄狄浦斯》,并没有所诟病的那样过分戏剧化,在中东那样一个饱受战争摧残的世界中,一切被放大化的戏剧都真实可信。维伦纽瓦细腻的捕捉到了一个历经战火洗礼的母亲满身疮痍、不为人知的过去,并通过信件作为线索,等待儿女去揭开那段沉重的过往,这是我能想到一个无法面对自己过去的母亲在将死之时最好的忏悔!摄影和配乐依旧是维伦纽瓦特有的视听符号,阴沉、震撼、充满诗意。
大远景和特写的交替使用,时间线的灵活操控,没有一句废话的剪辑,开放式的布景却让人感到深深的压抑。配乐和画面时常错位,明明该吵闹的地方却安静的可怕,明明该安静的地方却犹如轰鸣。看得时候我一阵阵地起鸡皮疙瘩,没有一句台词讲到反战,但反战的主题却在最后那么明显那么深刻。维神真的是神。这年头能遇到一部好电影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能遇到一个符合自己口味的导演,简直就是老天的恩赐啊!
不明真相的大儿子做了牢头折磨强暴不明真相坐牢的母亲生了一对不明真相的双胞胎,人间惨剧啊惨绝人寰啊。。。老太太这辈子是遭了大罪了,可是我不理解她为啥遗嘱要俩孩子去找他们的父亲和哥哥(同一人),这事儿太震惊会让人生活没法继续下去的好吧,真相烂肚里带进黄土不好吗让俩孩子幸福快乐的生活不好吗,实在不理解。。。大儿子看过两封信后应该疯了才对。。。音乐大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