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剧情片
喀土穆

喀土穆

  • 豆瓣评分:7.6
  • 片长:134 分钟 / USA: 128 分钟
  • 导演:巴兹尔 迪尔登 (Basil Dearden) / Eliot Elisofon
  • 年代:1966
  • 地区:英国
  • 类型:剧情 / 动作 / 历史 / 战争 / 冒险
  • 语言:英语
  • 编剧:拉尔夫·理查德森 / 亚历山大·诺克斯
  • 影片别名:战国春秋 / 沙漠龙虎会
  • 更新时间:2018-10-01
  • 上映:1966-06-09
  • 主演:查尔登·海斯顿 / 劳伦斯·奥利弗 / 理查德·约翰逊

《喀土穆》电影完整版剧情简介:

In the Sudan, in 1883, British colonial forces defend Khartoum against an invading Muslim army led by a religious fanatic, the Mahdi.

第3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罗伯特·阿特里

《喀土穆》下载观后评论:

史诗般的视听打造下,引发的思考却是“历史的迷雾”。从殖民者英国的视角,戈登享受的是当地民众的夹道欢迎,他爱民如子,废除奴隶制度,救民于水火,最终临危不惧慷慨就义,不但英雄盖世还是道德楷模,而“叛贼”们则犹如瘟疫在散播。从反英视角,戈登则是阴谋卑鄙的殖民者代表,镇压人民,横征暴敛,导致统治期间人民水深火热,最终穷途末路依然负隅顽抗,被击毙是恶贯满盈罪有应得,起义军就是以神的旨意对他执行制裁的正义之师。到底真相是哪一个?只能说“话语权”是多么可怕而卑鄙的东西。不过真正该“最有应得”的刽子手从来都是躲在幕后安享晚年,那些已“最有应得”者起码往往是勇于承担起责任者。况且日不落帝国的异域历史片总是相对而言最有客观说服力的了,毕竟有200年的全球殖民治理经验传统,最见多识广,历史与人文的视角高度无出其右

喀土穆剧照

1890年,天津英租界的工部局大楼落成,为了纪念戈登在开辟和规划该租界方面的贡献,这座大楼命名为戈登堂(Gordon Hall)。在落成典礼上,戈登的巨幅照片,挂在会场的中央。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盛赞戈登的军事指挥才能后,宣布大楼正式开放。1897年天津英租界第一次扩充后,将新筑的一条马路命名为戈登道(今湖北路)。在戈登曾经活动过的上海,1900年,上海公共租界也将西区新筑的一条重要道路命名为戈登路(Gordon Road,今江宁路)。2010年,天津市在海河南岸重建戈登堂。异地重建的戈登堂在海河南岸,紧邻大沽桥。张自忠路和大沽北路交口的那座建筑物就是。 戈登堂旧址在现在的大光明桥附近,在解封北路和泰安道交口的解放北园北面,是现在的丽思卡尔顿酒店。1945年以后,这

喀土穆剧照

英国人拍的《阿拉伯的劳伦斯》那样的史诗片,主角是中国和苏丹的共同老朋友戈登。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访问苏丹时说:“曾经镇压过中国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苏丹民族革命运动的帝国主义者戈登,最终受到了苏丹人民的惩罚。”刺死戈登的长矛也作为国礼赠予我们,现在在国博收藏。戈登从中国回到英国后,又去了非洲,最终败于雄才大略的苏丹反抗者马赫迪手下。电影里也毫不讳言,英国帮助埃及侵略苏丹是为了苏伊士运河的利益。但是马赫迪不是堕落的洪秀全,他伏灭埃及侵略军,全歼英国援军,最终喀土穆收复。

喀土穆剧照

①大场面,好风景,北非伊斯兰风情②戈登将军和格莱斯顿首相追求的目标完全不同,一个追求荣誉,一个追求英国的通盘利益③大清提督、尼罗河的劳伦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折戟于援军的踟蹰不前按兵不动④据说杀死戈登的长矛藏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此为苏丹所赠,中国则回赠以清廷赏赐给戈登的黄马褂⑤戈登离开中国之前通过李鸿章向天朝提出20条改革赠言,鞭辟入里,切中肯綮,每一条都是中国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天朝十动然拒,并认为戈登别具用心

喀土穆剧照

一部现在看来很不政治正确的电影,重映的话估计会掀起轩然大波,商讨英国万恶的殖民主义了。想想现在世界的不太平大都是英国“分而治之”的产物:印巴,阿以,中东,苏丹(包括达尔富尔),塞浦路斯,当然还有自食恶果的北爱。爵爷那个年代特爱涂黑脸演黑人(放现在肯定被骂),演了马赫迪起义的那个救世主马赫迪;“宾虚”则演了镇压太平天国的戈登。另外这是潘纳维仙70的最后一部,50年后昆丁才在“八恶人”中用回。

喀土穆剧照

帝国主义无耻美化殖民历史的政治宣传片。从现在的角度看,剧本真是多方面的都很有问题。比如说编剧连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关系都没搞清楚。但最可恶的地方是本剧的思想内涵是,“一个虔诚的欧洲基督徒男性,不为政客的算计所左右,为了信仰,被野蛮的阿拉伯人杀害了。但即使是死,基督西方在道德上也远高于原始野蛮的穆斯林。”当然这一切有时间的局限性。撇开这一切不谈,演员的演技都很好。奥利弗演啥都行,你说牛不牛。

喀土穆剧照

……one man among men who did not do what he was told, but what he believed to be right. In a world moving inexorably towards conformity, it would be well to remember Gordon of Khartoum

喀土穆剧照

击败一个圣徒的唯一方法,就是,自己成为一个更神圣的圣徒,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圣徒,一个殉难者。不得不说,基督徒和穆斯林是相互了解的。这片永远不会成为阿拉伯的劳伦斯,但它自有它的智慧。而到了今天,似乎还生出了现实意义。喀土穆、苏丹、ISIS。理性社会可能是更加有效的,但它能有自己的圣徒么?

极好的片子,查尔顿海斯顿演的戈登,最后头被砍下来挂在长长的杆子上,没有露出他的脸,镜头切换到他的骑马塑像上,这时影片说,苏丹陷入一片混乱中,瘟疫横行,马赫迪几个月后就死了。对民族主义和暴民政治的反思。这个片子比较奇怪的是没有女主角,应该给戈登搞个女仆,就像宾虚,后来得知他是同性恋

①大场面,好风景,北非伊斯兰风情②戈登将军和格莱斯顿首相追求的目标完全不同,一个追求荣誉,一个追求英国的通盘利益③大清提督、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尼罗河的劳伦斯,折戟于援军的踟蹰不前按兵不动④杀死戈登的长矛藏于中国博物馆⑤戈登关于中国改革的赠言切中肯綮,每一条都是中国近代化的必然要求

#第一,十五条短评中,只有一条注意到这是一部以殖民者立场拍摄的片子;中学历史的洗脑教育?呵呵呵。第二,感谢上帝,我们中国人从来不不适当去爱别人,帝国的荣誉?不,我们只是存而不论;第三,至少戈登和马赫迪还惺惺相惜斗智斗勇了一下如今的恐怖分子都是些谁?无名之辈的无差别打击?

2.5星,大场面不少但就是假的慌,有股浓浓的舞台剧味道。。。尤其是所有演员的服装化妆道具哪里像是一群在为了宗教信仰民族独立拼死斗争的人啊。。。奥利弗的黑脸每次出现都让人觉得可笑极了。。。本来这种电影的立场就已经在引发争议还让一群白人顶着个黑脸扮异教徒真无话可说了。。。

英国人拍这样的片子不奇怪,中国观众看了给出很高评价不理解。说到底就是一个殖民者的军官而已,被美化成了救世主和圣徒,而对手描绘成为妄想席卷整个穆斯林世界的野心家。这么一个人物设定就不高明啊?太平天国的确是邪教,但如果太平天国真是有能力的基督教政权,洋枪队就会帮着打清军。

资源来自于互联网资源,虽提供完整版全集但不参与影片上传于录制,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合法和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Copyright © 2008-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