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源》下载地址
- 磁力FALL OUT BOY - WHERE DID THE PARTY GO (PART 7 OF 11) [MASTER 1080P].MOV
- 磁力吴清源
- 磁力吴清源.RMVB
- 磁力THE.GO.MASTER.2006.DVDRIP.XVID-MESS
- 磁力吴清源
- 磁力[2007.08.03]吴清源[2006年中日剧情](帝国出品)
- 磁力МАСТЕР ГО.(THE GO MASTER).2006.AVI
- 磁力DORAEMON (ENGLISH DUB) - 043-2X17 - SEE YOU GO ROUND; THE PUPPET MASTER'S CAMERA! [COLDFUSION][960E7919].MP4
- 磁力МАСТЕР ГО.(THE GO MASTER).2006.AVI
- 磁力吴清源
- 磁力[2007-08-05][04电影区]『吴清源』『杀人JEDI』
- 磁力BBS.WOFEI.NET@吴清源
- 磁力[YCDV制作组][2007-08069][中国06围棋传奇人物传记靓片][吴清源][6区DVD-RMVB][国语中文字幕]
- 磁力THE.GO.MASTER.2006.DVDRIP.XVID-MESS
- 磁力[08.06.07]吴清源.2006.JSLYG.YYDVB
- 磁力吴清源
- 磁力THE.GO.MASTER.2006.DVDRIP.XVID-MESS_[吴清源]
《吴清源》电影完整版剧情简介:
◎中 文 名 吴清源 ◎英 文 名 The Go Master ◎年 代 2006 ◎地 区 中国/日本 ◎类 别 剧情/传记 ◎语 言 日语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 7.4/10 (45 votes) ◎文件格式 XviD + MP3 ◎视频尺寸 640x272 ◎文件大小 1CD ◎片 长 106 min ◎导 演 田壮壮Zhuangzhuang Tian ◎主 演 张震 Zhen Zhang .....吴清源 Wu Qingyuan 张艾嘉 Sylvia Chang .....Shu Wen - Wu's mother 松坂庆子 Keiko Matsuzaka .....Fumiko Kita 柄本明 Akira Emoto .....濑越宪作 Kensaku Segoe 伊藤步 Ayumi Ito .....和子 Kazuko Nakahara 黄奕 Yi Huang .....Wu Qingying 香川照之 Teruyuki Kagawa 李雪健 Xuejian Li .....Li Yutang 辛柏青 Bai Qing Xin .....Wu Yan Aki Fujii .....Mrs. Segoe 不破万作 Mansaku Fuwa .....Matsutaro Shoriki 井上孝幸 Takayuki Inoue .....Shusai Honinbo Yoichiro Ito .....Kaoru Iwamoto 南果步 Kaho Minami .....Jikou Son 仁科贵 Takashi Nishina .....木谷实 Minoru Kitani 野村宏伸 Hironobu Nomura .....Yasunari Kawabata 大森南朋 Nao Omori .....Utaro Hashimoto Chiharu Uchiyama .....Mrs. Kitani ◎简 介 吴清源,出生于民国年代的围棋神童。11岁的他成为北洋军阀段祺瑞门下棋客,以天才棋艺养活家人;14岁初渡日本,乍来即与日本棋院大赛刚出炉的冠军较量,并中盘获胜;五年后,吴清源与日本新锐棋手共同创立围棋新布局,掀起一场围棋革命。1939至1956年间,吴清源凭个人之力打低全日本最顶尖的七位超级棋士,十次大胜“十番棋”,被誉为“昭和棋圣”。他以“95盘擂台赛式”的“十番棋”,令当时日本棋坛所有大师全部降级,创造了日本围棋界所称的“吴清源时代”。老年的他更发明“21世纪围棋”,抛弃其功利性,改为提倡其艺术价值,揭示围棋的高远境界。 《吴清源》一片正是根据其生平故事改编。由张震饰演的吴清源,一代棋王东渡日本学艺,在才情最辉煌丰盛的时候,遭逢中日战火,令吴清源这颗爱国心痛苦不已,在导演田壮壮处理下,《吴清源》全片拍出美丽雅致,骨子里却具无比强大的心理冲击力,境界非凡。 《吴清源》不仅是为了阐述围棋这种艺术,也是为了刻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围棋大师吴清源身上所体现的东方文化──吴清源对围棋的热爱相当纯粹,他能将整个身心毫无保留地投入到让他痴迷的工作中,正因为有这种精神,他才能战胜所有的困难、挣脱生活的束缚。 田壮壮曾感慨地表示,《吴清源》是他毕生最难拍的一部电影──因为要拍好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实在太有难度,尤其围棋本身已是一门静穆的艺术,要透过电影有限篇幅,将棋手的内心世界娓娓道来,更是难上加难。田壮壮认为在当今的世界中,人需要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他从吴清源身上就看出这种精神──对自己所追求事情的执着与坚持。有了这种精神,大家才能超越社会环境束缚,达到自己目标。但是,这种精神谈何容易,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吴清源做到了,这就是对自己、生命、社会的尊重。 吴清源一生寡言,生活简朴,对金钱也很淡泊。正是这样的人生修炼,才使他一次又一次渡过生命中重重苦难。无论是棋盘上的苦战、严重的肺结核,在夹缝中生存的艰难、生活的漂泊和清苦,甚至遭遇车祸后精神错乱以至棋力下降,在他的静心修为中,全部化成笑谈,所谓“吴清源精神”莫过于此。 影片《吴清源》,为我们展现了卓冠古今的围棋大师吴清源跌宕传奇的一生。这部影片是基于吴清源本人的传记体回忆录《中的精神》改编而成。传主本人至今健在,已经九十多岁高龄。他真正感染世人的与其说是他的布局天才,倒不如说是他的智者的通达与超脱。 作为中国人的吴清源,是20世纪日本最有名也是最出色的围棋大师。1928年只有14岁且早已在国内崭露头角的吴清源,为了进一步研习棋艺去了日本,并于几年后取得了日本国籍。在日本的几年时间里,他刻苦钻研棋艺,潜心悟求棋道,连续战胜日本国内的几大高手,不断获得晋级。1950年,三十六岁的吴清源升为九段。五十年代是吴清源战绩最辉煌的年代。他和当时第一流的日本棋手挨个作一连串的十局决胜战,连战皆捷,所向披靡,并且在各种大比赛中独占鳌头。日本棋界称为吴清源时代。至今日本棋界人士谈起当年清源的战绩,仍然赞叹不已。 一句话评论: 用感人而具有诗意的方式展示了日本近50年的变迁——从“二战”期间与中国的冲突,到广岛的原子弹,再到而今对西方的开放。 ——意大利媒体 台湾演员张震在《吴清源》中的表演相当成功。他说着一种不熟悉的语言,用近似催眠的表演方式将围棋大师吴清源那种平静外表下的张力刻画得很到位。 ——《综艺》杂志 一部关于生命和信仰的影片。 ——田壮壮 幕后制作: 关于影片 这部影片的拍摄场地,部分在中国,部分在日本。演员和剧组成员汇聚了中国、日本和台湾两国三地的精英。就题材而论,日本人喜欢围棋,并把此作为一种极富有民族性的游戏和艺术,尤其是在动漫系列《棋魂》热播并且家喻户晓后,更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 影片的背景涉及到吴清源去到日本并取得辉煌战绩的那些年。中日关系自从1931年日本侵占满洲后一直是一团糟,影片并没有过多渲染那场令人不堪回首的可恶的战争,镜头多数还是围绕着充满寓意和哲理的棋局和信仰,这样的主题会在中日观众之间引起共享共鸣,而不是争议和敌视。 导演田壮壮招来旅外著名文人阿城担任编剧,他们对主人公性格的把握集中于:纯粹、缄默、羞于对人但却宗教般虔诚地追求棋局魅力这样一个有所超越的个体。对吴清源来讲,这种极富挑战性和战略性的“游戏”,在一种纯粹意义上讲,富有超越现实的魅力。可以说,棋局就是他的宗教信仰,他会为此付出全部身心。 在影片中,吴清源长袍加身,飘逸脱俗,留着短发,佩戴着一副牧师式的圆眼镜,使他看上去更象是一个佛教僧人。事实上,长久以来他一直在寻求一种精神解脱的方式,也确实曾经皈依过佛教。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打得如火如荼的那几年,他在日本的身份和和处境令他时时感到有难以承受的痛苦,有时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他的内心并不像他的外表,充满了平和,只是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究竟该以何种方式为国家作些什么?他行走时孤独忧思的步态和反抗无力的形象更加让人觉得哀婉凄楚。与此同时主人公的内心也在苦苦求索,力图为自己的身心营造一份安宁与和谐,尽管这世界并非如此。 事实上,这虽是一部关于棋局和棋手的故事,它的主题的着力点更多地集中于围棋所体现的那种神圣的意境和棋手卓越的人格,对弈的双方会给予自己的对手真诚和崇高的尊敬。影片是在颂扬一种体现于围棋中的高于生命、家庭和历史的精神。片中一段有力的场景正展现了这种精神:1945年8月6日美国将原子弹投向广岛的那一刻,吴清原正与对手投入地对弈。为了将那局棋下完,他们向裁判要求不要中止比赛。就在不远处的城市地陷人亡时,对弈的棋手却依然气定神闲。 为了衬托影片空灵杳渺的意境,导演精心而简洁地以钢琴独奏和合唱团美妙的声音来强调影片的基调。但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就像影片的剪辑一样,轻柔而不留痕迹,以至于观众有时会失掉镜头之间的逻辑联系。在传主生命的最后,观众或许会感到一种无力的窒息。但留在人们心中记忆,最深刻的还是主人公那份禅宗的智慧与安闲。 田壮壮的“坚守” 在2003年出版的吴清源自传《中的精神》中,吴清源有这样的阐述:“‘中’这个字,中央有一根棒子,从形状上分为左右两个部分,表示着阴和阳。取得阴阳平衡的那个点,就是‘中’。对于围棋,我总是在思考‘中’的那一点。”而该书的宣传单上就印着田壮壮的一段话:“先生老在讲‘求道’。他本身是个下棋的人,但毕生在棋道之外求的是人的精神之道。”田壮壮表示:“电影对我来说是宗教一般……在我的电影创作过程中,也要按照‘中’的精神做我的电影。”他还专门把吴清源的题字“用中”和“玄之又玄”悬挂在北影大院内的工作室墙上。 田壮壮表示,他拍《吴清源》不是为了阐述围棋这种艺术,而是为了展示围棋大师吴清源身上所体现的东方文化——输赢并不重要,人生的根本在于尊重他人和自重。“事实上,围棋起初并不是一种竞赛,后来才发展成那样的,而且在不同的文化里围棋有着不同的释义。在中国,围棋是一种竞艺;在日本和韩国,围棋则是一种文化。我的影片无意阐述围棋究竟是什么样子,而是刻画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某个人。” 吴清源本人的“纯”也是吸引田壮壮的一个重要原因。田壮壮说:“吴清源对围棋的热爱相当纯粹,他能将整个身心毫无保留地投入到让他痴迷的工作中,正因为有这种精神,他才能战胜所有的困难、挣脱生活的束缚。他现在仍然健在,仍然将他的生命融入围棋和他的信仰之中,他的故事相当有感染力。《吴清源》是一部关于生命和信仰的影片。” 张震的“蜕变” 《吴清源》描绘了围棋大师吴清源曲折离奇的一生,吴清源的扮演者张震要从十几岁演到七十多岁,难度很高。张震透露,他演吴清源的秘诀就是特别着墨于吴清源专注的眼神,同时也揣摩“吴老师”特殊的走路方式,尽量使自己扮演的角色和真实的“吴老师”接近。张震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扮演真实人物,尤其跟吴老师本人见过面后,压力更大。一开始很担心会不会与本人差距太远。也因为这样,让我知道自己必须做更多的准备,田壮壮导演也跟我做了很多沟通,对我帮助很大。” 花絮: ·本片剧本由阿城完成,田壮壮谈起跟阿城的合作:“阿城是个智者,我感觉自己并不是跟他一起工作,而只是向他学习。他给了我不少意想不到的创意和灵感。” ·在片中张震扮演一位围棋大师,但张震坦言他本来不懂围棋,因为这部戏才特别去花时间学习。除了学习如何下围棋,还要研究专业棋手的举止、下棋的动作,尤其是吴清源本人的习惯动作。不过直到影片拍完张震的围棋也“下得很不好”。 ·本片因缺乏资金完成后期制作,接连错过坎城影展和威尼斯影展,男主角张震倒是抱着平常心,认为去不去影展不是他能控制的事,只想按部就班做好份内工作。 ·影片中“昭和棋战”场景的展现要用到那个年代的实物道具棋盘,却没想到“昭和实物”的代价,比如吴清源时代使用的榧木棋盘,一般市场上根本就见不到,只有收藏家中才有,但价格奇贵,最低也要索价4000多万日元(约合3万元人民币),高则上亿。
《吴清源》下载观后评论:
讲故事本身,最多三星。传记类题材,需要观众做功课才能对主人公的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是合理的,电影只能做个概述。但是观众没有做功课,就彻底看不懂故事,那就是导演的锅了。挑战这个题材,多给一星,围棋的精神,东方人的道之追求,真的很抽象,不好拍。在AI能够通过算法赢过大多数围棋高手的今天,这种道的追求,以及追求方式,显得更微妙了。另外一星,给男神。从沉迷玺宇教,挣扎,沉沦,自杀,与妻子重逢这一段,演的太好了!现在的导演,都想让观众看到“沈炼式”的张震,不得不说那种角色很适合他。但是这部作品里的张震,说像表演,不如说是一种自我开发。
典型的日系致郁风…叙事略散剧本略弱说是重在刻画人物内心但三分之二时间都花在小邪教上若是只观片也看不出吴先生追求的是啥真理同样也看不出棋痴的程度…张先生的演技还是全程在线(除了珍珍这无处安放的台湾腔hhh)只能说他把这个人物按他认识和体会到的东西全都发挥出来了…访谈里张先生说对这个人物的投入很多过了一个月人物的生活每天打坐看棋谱看自传看人下棋保持运动控制饮食作息规律…张先生的好奇心责任心和共情力使得他能把每个角色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是真正地在读懂每个角色后用脑用心地在表演…重生之我是庄雯如。
一直觉得传记类电影很难拍,但这部剧本写得挺巧妙。相比于对围棋胜负的执著,更侧重对真理和信仰的追求。片尾字幕特地留意了一下编剧,发现是阿城,难怪难怪。看完以后对吴清源这个人产生了巨大的好奇,从这方面来说这部电影还是很成功的。然而,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吴清源就葬在福州三山陵园,我居然还去过吴清源围棋会馆,就是星巴克后面的那个庭院,我就说怎么星巴克的中国风那么有品味还搞了一整面墙弄成围棋棋谱。再次证明我绝对是个假的福州人,真是大受打击。
10年前看过,10年后重看,发现导演刻意地避开了吴清源大师一生中最富戏剧性的片段,试图从一个人的角度去记录他。而围棋是一项胜负输赢的运动,棋盘上充满了激烈的对抗,这就导致观众会期望看到戏剧冲突,人物内心的外化,而现在平淡如水的叙事风格,避开人物最大成就的事件内容,给人造成不满足感。另外,影片对不了解围棋和吴大师人生经历的观众很不友好,对导师濑越宪作,本因坊秀哉,木谷实,本因坊大赛等都没有介绍,我算是有所了解但还是需要另行百度才看明白
纯然地追求胜负的武道棋盘上的波澜是原力意识形态,外部矛盾的变革于他似乎如常但也在宗教中寻平和在文道武道之间讲“用中”阿城也曾说到吴先生是“不接受暗示”的一生只有两件事:围棋和真理于是想起王志弘也曾对年轻人建议:“与大众保持距离”此片寡淡还是隽永自存人心喜欢的是田壮壮的镜头仍是纤细的自然主义(忘不了渡海镜头里东山魁夷般的画意吴清源只是全身注视着围棋是源泉,是他穷尽的道理
幽寂、物哀的日式美学,去传奇化,这种日常要比是枝裕和的日常“无聊”太多,也“真实”“冷峻”太多。蓝色画面和绿色反复出现,人物调性不变的情况下还是不断变化发展,温暖一点点,内敛一点点,但好像真理始终在磨灭之中。一直游离,一直追寻,从未有狂喜时分,因为是献给老人家的吧,所以当真克制,没有太多的感人肺腑和荡气回肠,冗长和沉默地像一只龟,还是很符合老人家的气质的。
这是部十分小众的电影,虽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但确实是很难得的作品。片子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甚至刻意淡化了背景,容易给人一种杂乱又模糊叙事的感觉。但是片子流露出一种和吴清源身上一样的气质,“不食人间烟火”,我觉得世上能称为大师的人,其境界都是超越政治、战争、世俗等束缚的。这部电影,要慢慢的看,多看几遍。张震是个好演员!
四星半 剩下半星我也不知道为啥/ 虽然是第一部田导的片子 但看完了我在想什么是传记电影呢/ 我见识不多 本片看完了有一种《万物有灵且美》给我的感觉 不过一个暖烘烘的 这个清凉凉的/ 没读过吴老自传 但看到中后段所谓退会时他蹲在马路边哭 我也很难过/ 很难说这也是张震演什么都是张震 但我觉得这部片子对zz来说应当不太一样
幸好之前浏览过吴清源的传记。不然,的确可能会看不明白电影中的那些事,表意不明,过于跳跃。篇幅多在宗教、信仰上,(虽然吴的生活中信仰应该是他的重要的一个方面),有些离题,或者说至少是偏离了很多观影人心中的题,毕竟大家是想看围棋的吴清源。哦,电影名本也就是the Go master,那就是偏题无疑。
7/10。滤掉事件,仅仅描述了一种状态,师父过世、离开病床发现庆祝侵占国土的狂欢人群而跌跌撞撞,小心翼翼地对话日本棋士或坐在窗外的两人独处,缺省式的叙事信息和外部情绪写出一副害怕战争干扰、失去信仰的人物画,长焦构图将人物剥离出周围景物,这种构图精美、表意不明的感受类似侯孝贤拍聂隐娘。
节奏真得好慢好慢……看电影前最好了解一些关于吴清源的生平大概,要不看时会有些混乱的,因为几乎没有太多台词或者梗概介绍。即使如此,还是会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比如,吴在看过妻子的来信后,茫然下车又是茫然走来回然后抱头悲戚,是为什么呢?是信仰缺失,还是感叹妻子与自己所受颠沛流离之苦呢?
终其一生,吃了太多太多的苦。唯一的快乐只在棋盘上在胜负之身眷顾时。很喜欢一些景,棋盘棋子放在那儿没有人时,还有大海边,只听潮声。战乱,信仰,修业,下棋,这所有围绕着他的一生。看张震演绎这个人,步态谨慎以及除了围棋世界以外的挣扎。最是那一道强烈的光,照亮棋子,毁灭所有时的震撼广岛
张震演的算是很不错了,凡是执着与一物之人身上的木讷之气是在的。可是执着之人的风骨没有体现。更多的是剧本的问题。这片子拍的太散了。90分钟吴的孩子出现时,电影里的吴才开始有人的味道。大神也是有人味儿的。内心的那股子劲儿,凡人一般是匮乏的。追求真理和棋盘胜负,两大主线表现的太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