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电影完整版「高清版」mp4|迅雷下载-菲尚韦实影视网
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纪录片
东

  • 豆瓣评分:6.9
  • 片长:66 分钟 / Canada: 66 分钟(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导演:贾樟柯
  • 年代:2006
  • 地区:中国大陆 / 香港
  • 类型:剧情 / 纪录片
  • 语言:汉语普通话 / 泰语
  • 编剧:贾樟柯
  • 影片别名:Dong
  • 更新时间:2018-10-01
  • 上映:2006-11-18
  • 主演:刘小东

《东》电影完整版剧情简介:

主演:刘小东
导演:贾樟柯
语言:汉语普通话 / 泰语
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编剧:贾樟柯
类型:剧情 / 纪录片
上映时间:2006-11-18
别名:Dong
用户标签:贾樟柯,纪录片,刘小东,中国,中国电影,东,大陆,2006
片长:66 分钟 / Canada: 66 分钟(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imdb编号:tt0855784

2005年,贾樟柯陪朋友画家刘小东来到了这片孕育着华夏文明的三峡库区——四川奉节,感受着这里的风土人情。为了反映三峡移民10年巨变,刘小东特意选择了12名拆迁工人作为写生的模特,创作油画《温床》。他以赤裸的躯体反映着内心的坦诚与真实感,在与模特的交流中感受着库区人民的观念与情感。
  2006年,刘小东来到了泰国曼谷采风。在这个炎热的都市,刘小东深入到草台班子的女人中间,了解她们的生活状态。通过与12名模特的嬉戏、划船,刘小东捕捉到不同文化氛围中人的感情与生活的体验。
  本片是导演贾樟柯在拍摄《三峡好人》时的同期作品。

《东》下载观后评论:

很同意刘小东在片子结尾说的那段话,大概是“艺术家可能永远都不会满意自己的创作,因为艺术太自由了,自由到无法去评估是合适还是不合适。”这几乎应该是所有艺术家的烦恼,但正是因为这样才得以造就他们不拘一格的性格与创作精神。对肉体的诠释很到位,不管是谁,做了什么、地位怎样,脱去衣裳,都是平等美好的酮体。科长这部片子太散,很自由,不知道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还是纯dv录像。三峡那段真的感触颇深,一切都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群和地方。在科长之前也从没觉得三峡超现实,太喜欢他影像下的三峡地区。片子主题是围绕刘小东,但其中的一些片段根本没有动机。怎么说呢,科长应该还是想让观众自行去体会,毕竟片子太独立,太私人,拍的是小众艺术家。挺奇妙的观影体验。

东剧照

3.5/5 艺术家三部曲之一。能看懂科长的电影,就能明白刘小东的画。刘小东说从事艺术工作是和平年代里最自由的工作,可正因自由得没有边界也缺乏评判标准,在“艺”里的欣喜和忧伤都更为深重。当画架随身、不打草稿、笔走龙蛇的行动派绘画家,遇上镜头直录、不加修饰、叩击人心的纪实派电影人,所呈现出来的作品能让我切实感受到来自于个体的“人”的生命力。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三峡拆迁工聚众打牌,倚着水果昏昏欲睡的热带女郎环坐唱歌解闷,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很奇怪,这两个城市都傍着河流,通过科长镜头里刘小东粗犷的笔触,我竟看到了亚洲人相似的脸孔。这部成片早于《三峡好人》,却应被视为后者另一面的思考和延续。

东剧照

只是记录的纪录片,有的镜头能体会的便懂,体会不了的就算了,也不会有任何旁白解读。最深刻的是对三峡老人面孔差不多一分钟不动的直拍镜头,每一道皱纹都记录着一段往事的的感觉,还有眼角似泪非泪的眼水。画家创作的时候是真的迷人,将思想和情怀融入作品的优秀画者才是画家,不然就只是画得好的人而已,这应该也是摄影作品和照片、影像作品和视频的区别吧。其实无论是影像还是画作或者文字都不过是一种表现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外在形态的美固然可以带来感官刺激,但最精华的部分或许应该是创作者倾注的思想和态度,这是他们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同时影响着走进他们作品的人。

东剧照

太被看低与忽视的片子,看到豆瓣热评都无语凝噎:今日青年对现实与时代没有感知力吗?第一段:时代与群体安魂曲与个体生命的原始魅力不冲突,甚至互相辅成。巴东片段真凝神聚气,工厂管道、废墟、天台之间完成数次神级长镜头调度,纪录片能出这等镜头太难得。再是群像,黝黑工人与褶皱村民,谈笑间油画版的老人落泪。第二段:为第一段做隐,个体的隐秘与崇高,小人物与生活的精神颂歌。此外:也许是我臆想,依然在建立土地与人的联系。

东剧照

三峡部分有很多三峡好人的镜头,看到工人在远景镜头边角的残楼边缘,联想到三峡好人的走钢丝镜头,突然意识到,走钢丝并不是一个完全象征化的表达,在一定的光影和视角下,残楼、夕阳、工人,组合起来就是走钢丝的效果。以及摄影机拍摄墙上画笔捕捉泰国小姐身体的影子,渗出一点点情欲的意味,也提醒我们这部纪录片不只是呈现画笔之下的底层世界,也是呈现科长镜头下的底层世界。

东剧照

贾导不在乎叙事,只在乎影像,借影像营造氛围,摆拍意味明显。说白了,它就是把你泡,泡的你发涨了再用刘小东的话给你挤挤水。“艺术是痛苦的”“他们都用肉体换好一点的生活”“用画留给被摄者以尊严”。我觉得贾导敢这么拍,是因为刘小东的画与贾导的电影都关注环境与人的关系。既然画里把该说的都说了,影像就是陪衬了。另外,我觉得画的布光和的布光是不一样的。不好拍。

东剧照

一直有一个想对概念——自然和人工,人都是来自于自然,青出于蓝却想要提升自己的地位和自然分庭抗礼。人类创造的一切就是自然创造的一切,县城因为三峡的修建沉入海底跟抚仙湖底的古城没有本质区别。那些工人的肌肉真是优美,比那些穿西装盖党旗的大腹便便美多了,一边是劳动的美,一边是睡美人,各有各的剧痛与欢乐,通过画家的画笔连到一起,难怪陈丹青欣赏刘小东。

关怀也好,观察也罢,作为电影本身,可能存在粗糙感,全片基本没配乐,由画家刘小东串起的两个群体,都生活在最底层,他们的生活是乏味的,枯燥的,低到地上的,始终生长却怎么也长不高的群体,力图通过最原始的劳作和身体换取活下去的资本,可总不能改变既定的命运,整个片子死气沉沉,画家的笔下这些人也显得软弱无力。

一年前就看到慰问的一场,没有继续看。虽然不评判,但大概是不喜欢的。现在看也谈不上喜欢,像是东的结尾以及二十四城记里tableuxshot的前身。刘晓东从冬春的日子到东,像是在第六代的电影里从过往走到了现代,在虚构的情节里表达过对艺术的绝望后,也还是发现在现实里除了拿起画笔别无选择。

算是一种创作嵌套。刘小东用画笔在创作他的画作,贾樟柯却用他画画的过程作为影像创作的素材。而在艺术话语中,贾樟柯也在借刘小东的嘴巴说自己的话,他也是个现实主义的爱好者,这就让这部纪录片呈现出一种有趣的相互观照。影片前半部分也是《三峡好人》的花絮和素材。而刘小东本人就是该片的制片人。

2018M095:「三峡好人」同期的纪录片。拍他老友,画家刘小东画两幅画的纪录片。看完没感觉。也许是贾樟柯习惯用拍纪录片的方法拍故事片了,真正拍起故事片来各种胡来各种随意。但整体的节奏缓慢,叙事主线的凌乱实在让我不喜欢。不过刘小东的画,还是挺漂亮的。还有最后跳舞,那是男是女呀?

三峡地区,物质的极度匮乏更体现出生命力的顽强,在时代的巨大变革中他们依然过着自己的日子,仿佛一切不曾变化曼谷,东南亚的热度让人们生性乐观,各行各业忙碌着生活的间歇,也能唱首歌跳支舞,好像生活并无烦恼科长的镜头跟随画家再次对准了这样的人群,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存在的

前半部分的三峡让我感觉到背井离乡这个词的分量,它不是出现在书本上冰冷的词语,而是普通人处于大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无能为力。现在的我们亦是如此。后半部分的泰国不怎么喜欢,随能感觉到镜头对人本身的关注,但流于形式。PS:想到我朋友对我说过,关于三峡不应只有贾樟柯一个留下影像啊,太可惜

资源来自于互联网资源,虽提供完整版全集但不参与影片上传于录制,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合法和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Copyright © 2008-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