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电影
波拉特

波拉特

  • 豆瓣评分:7.4
  • 片长:84 分钟 / 82 分钟(多伦多电影节)
  • 导演:拉里·查尔斯
  • 年代:2006
  • 地区:美国 / 英国
  • 类型:喜剧
  • 语言:英语 / 罗马尼亚语 / 希伯来语 / 波兰语 / 亚美尼亚语
  • 编剧:萨莎·拜伦·科恩 / Anthony Hines / 彼得·贝恩汉姆 / 丹·马泽 / 托德·菲利普斯
  • 影片别名: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 / 波叔出城:哈萨克乡下佬去美国搵着数 / 芭乐特:哈萨克青年必修(理)美国文化 / 鲍莱特 / 宝拉西游记 / Borat!
  • 更新时间:2020-11-05
  • 上映:2006-11-03(美国)
  • 主演:萨莎·拜伦·科恩 / 肯·戴维蒂安 / 路奈尔·坎贝尔 / 帕米拉·安德森 / Jean-Pierre Parent / Bob Barr

《波拉特》电影完整版剧情简介:

  波拉特萨格耶维,哈萨克斯坦知名度排名全国第六的男人,同时也是国家电视广播网的首席主持人,从哈萨克斯坦来到美国旅行,想要制作一期纪录片。在带领着摄制组从哈萨克斯坦到美国一路采访纪录的旅途上,波拉特经历了很多从未想象过的事情,也闹出了不少笑话。他用马桶洗脸,学唱美国国歌,参加同性恋大游行,把尿不湿穿在裤子外面……说话不合时宜更是常有的事情。已经明显被弄昏头脑的他,逐步陷入了一种异常亢奋的状态……

《波拉特》下载观后评论:

2009-12-05 评分:7.1 整个观影过程,我爆笑的次数为零。虽然每一个笑点都那么清晰明显,但我总有种“你不笑就隔着你笑”的感觉,即使面露笑容我想样子也挺尴尬的。掉书袋者或许可以将影片的创作意图解释为讽刺美国、现代主义等时髦话题,但说实话,除了恶搞我实在没有感受到其他更多的意义。Sacha Baron Cohen 的脱口秀与他塑造的Borat据说在英美都相当受欢迎,为何与我的感受存在天壤之别呢?我想能解释的原因只有一个:文化差异。既然我不喜欢,又为什么要给本片打7.1分呢?这主要来自技术层面。一种全新的电影形式让我耳目一新,抛开个人偏好,Cohan的电影在各个方面都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一派。无论在原创性还是完整性上,影片都值得赞扬。所以,对于本片,尽管不喜欢,我还是坚定地举起了大拇指。

波拉特剧照

刚出国读书的时候发现FB上不少人喜欢用这个片子相关的表情包(基本都是主角Borat本人),而且听说本片拍摄时有一部分是隐藏拍摄,用以观察现实中人们对于男主行为的真实反应(有够坏……),以至于还出现了报警的情况233.……慕名看了之后,更惊讶于其无节操的尺度的同时,也不得不感叹和佩服编剧们这深藏于故事背后的讽刺之意。乍看之下是内涵哈萨克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的落后和无知,实则却是把发展中和一些发达国家都“黑”了个遍。其实整个过程看下来愈发觉得全球化的进程重要性,不然片中各种文化和思维差异所造成的“误会”/“笑料”可能永远不会彻底消失。总之是一部不管当作政治讽刺片还是纯屎尿屁喜剧看都很合适的作品。

波拉特剧照

电影《波拉特》的全名叫《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这是一部比伪纪录片更真实的伪纪录片。很多场景拍摄时路人以为是真的拍纪录片。由于根本不知道节操为何物的主演萨莎·拜伦·科恩精湛的屎尿屁风格演绎,导致电影上映后剧组频繁被路人起诉。电影讽刺了美国文化的AB面:政治正确面和真实的一面。诡异的是在表达美国文化真实的一面时你找不出任何戏谑的成分。美国人从容冷静的表达自己真正的态度与所谓的政治正确形成极为强烈的反差,更加凸显了美国文化的虚伪。电影还恶搞了哈萨克斯坦的国歌,2014年女排世锦赛用了恶搞的版本,搞得哈萨克斯坦队当时一脸懵逼...

波拉特剧照

跨文化课上要求看电影,小组误打误撞选的这个片子。说实话,要是不是因为跨文化的课程,假如我单纯抱着看电影的心态来看这部的话,估计会觉得这部剧又恶俗又恶心。不过强忍着恶心去剖析它背后的意思之后反而觉得有点意思。比如说里面有讽刺美国反恐,用哈萨克斯坦的人来影射美国对犹太人的偏见,还有误入教堂之后被洗脑也是美国社会由于宗教自由延伸出了各种怪异的仪式与教派的体现。不过有些地方真的kkk。。。太直观啦,反讽的艺术有点强大。

波拉特剧照

#伪纪录片#以假装严肃的纪实风格来表现虚构的事件,从而创建一种讽仿。本片是一个有趣滑稽的例子。导演用一名演员去采访真实的美国人(不了解情况的非演员)。这些人不知道波拉特和他的摄影机是为了拍摄一部电影,只以为这两个外国人对美国最基本文化价值一无所知。使得波拉特得以提出最令人尴尬和侮辱性的问题。整部伪纪录片取笑了被采访的美国人,他们面对波拉特的可笑低俗问题都极力保持礼貌的姿态。

波拉特剧照

整体还行,笑点真的能让人发笑,就是有点低俗,但不完全是搞笑而恶搞,主角的行为和其性格设定比较符合,属于人物的喜剧性格而产生的笑点,不是乱七八糟拼凑的笑点,另外整个故事相对显得真实,能够让人够耐心的跟随故事的进展看下去,相比之下主角的另一部电影独裁者就显得很不真实,笑点也沦为了低俗恶搞之梗,非常让人出戏!当然了,不管是哪一部都是少儿不宜,且保守的人不宜!

波拉特剧照

笑死我对你有啥好处?!!? 这梗是从头到尾就没断过....frat boys 还有 church day 真是魔幻现实主义啊 太多了....不愧是Cambridge的高材生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隔段时间就得磕一磕。看sacha baron cohen的作品觉得引起感官或者生理不适的,请抛开“屎尿屁”剖析underlying的message

总想以为是演的,但越看越觉得是真实记录,没想到真是一部设计好的纪录片,屎尿屁横飞确实低趣味,政治不正确更是完全突破底线。然而正是这样戏虐让你笑着被讽刺。是的所有人都在被讽刺,无论是剧中人,演员,还是观众,都在被讽刺。哈萨克真是躺枪了。。。2020美国大选年看这部电影真是别有价值。

調侃美國文化的偽紀錄片名作,群眾的真實反應讓這部片變得很好玩;只是從狂熱教會那裏開始,我再也笑不出來了,反而覺得傷感。這部影片最可貴之處,不在於奉承那些達官顯要、中產階級,而是歌頌小人物的光輝──妓女、猶太老夫婦、大學生、黑人兄弟等,他們跨越種族偏見的善良,最能代表美國精神。

真是一部看着令人尴尬地跟着(伪)纪录片里的米国群众一起用脚趾抠出胡佛水坝的史诗级场面。全片除核心演员与工作人员外,出现的其他人物都不知道主角的身份是虚构的喜剧人物。给Cohen以及制作组的厚脸皮程度打五星!在红脖州rodeo唱potassium anthem太勇了!

从最开始把Borat当成哗众取宠的怪人,到最后不由得对他产生敬意,很多人能看到电影情节中令人啼笑皆非的一面,却没多少人能看到这背后的隐伤。Borat哪里是在“出洋相”啊,他只是活出真实的一面而已。相比《独裁者》,《Borat》多出了难得的真实和真挚

不管怎么披着恶搞的外皮讽刺什么表达什么更深奥的东西,如果作为一个哈萨克斯坦人,看这部电影一定是笑不出来的。而且作为这部电影的链锁后果,在一次国际比赛中哈萨克斯坦运动员赢得冠军,主办方放的哈萨克斯坦国歌竟然是这部电影的恶搞版,艹!

可称作行为艺术,用纪录片的壳子拍三俗喜剧,参与影片的大部分路人角色是真的路人,由此在讽刺效果上入木三分。原以为三俗喜剧像《独裁者》那样已经到头了,本片却是轻描淡写地用真实嘲弄真实。8.5分。我必二刷。

资源来自于互联网资源,虽提供完整版全集但不参与影片上传于录制,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合法和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Copyright © 2008-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