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旗帜》下载地址
- 迅雷[BD-MP4/3.3G][蓝光国英双音轨特效中英双字][1080P]
- 磁力父辈的旗帜[国英多音轨+简繁英字幕].FLAGS.OF.OUR.FATHERS.2006.『1080P蓝光』.REMUX.AVC.DD.5.1.2AUDIO (31.16 GB)
- 磁力父辈的旗帜[国英多音轨+简繁英字幕].FLAGS.OF.OUR.FATHERS.2006.『1080P蓝光』.LPCM.5.1X265.10BIT (12.34 GB)
- 磁力父辈的旗帜[国英多音轨+简繁英字幕].FLAGS.OF.OUR.FATHERS.2006.『1080P蓝光』.X264.DD.5.1.2AUDIO (11.65 GB)
- 磁力父辈的旗帜[国英多音轨+简繁英字幕].FLAGS.OF.OUR.FATHERS.2006.『1080P蓝光』.X265.10BIT.DD.5.1.2AUDIO (7.72 GB)
- 磁力父辈的旗帜[国英多音轨+中英字幕].FLAGS.OF.OUR.FATHERS.2006.『1080P蓝光』.X265.10BIT.2AUDIO (5.66 GB)
- 磁力父辈的旗帜[中文字幕].FLAGS.OF.OUR.FATHERS.2006.『1080P蓝光』.LPCM.5.1X265.10BIT (12.34 GB)
- 磁力父辈的旗帜[中文字幕].FLAGS.OF.OUR.FATHERS.2006.1080P.ITUNES.WEB-DL.DD5.1.H264 (6.39 GB)
- 磁力父辈的旗帜[国英多音轨+简繁英字幕].FLAGS.OF.OUR.FATHERS.2006.蓝光.1080P.LPCM.5.1X265.10BIT (12.34GB)
- 磁力父辈的旗帜.FLAGS.OF.OUR.FATHERS.2006.1080P.蓝光.X264.MKV (8.81GB)
- 电驴父辈的旗帜.FLAGS.OF.OUR.FATHERS.2006.BD1080P.国英双语.中英双字.MP4 (2.65GB)
- 电驴父辈的旗帜.FLAGS.OF.OUR.FATHERS.2006.BD720P.国英双语.高清中英双字.MKV (4.51GB)
- 电驴父辈的旗帜.FLAGS.OF.OUR.FATHERS.2006.BD720P.国英双语.中英双字.MKV (3.79GB)
- 电驴父辈的旗帜.FLAGS.OF.OUR.FATHERS.2006.BD720P.国英双语.中英双字.MP4 (1.47GB)
- 电驴父辈的旗帜.FLAGS.OF.OUR.FATHERS.2006.BD720P.国语配音中字.MKV (927.56MB)
《父辈的旗帜》电视剧剧情简介:
《父辈的旗帜》下载观后评论: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创作者的反思不仅仅停留于战争本身,而是深入到了美国历史主流叙事这一层面,进而反思和解构了美国社会长期以来对于太平洋战争的英雄叙事模式。这部电影深刻地一点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战争时期社会的多重面相,前方血肉横飞,后方觥筹交错,政客和商人们并不在乎照片上的人是谁,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要的是属于自己的东西。然而谁又能说政客和商人一定是错的?如同某位金融家对三个主人公说的话:你们仨不配合我演戏?筹不到钱,你们就口袋里装着石头去和日本人作战把!类似这部影片的质疑和思考,或无助于构建一个基于民族共同体的宏大叙事,但是这种对官方主导的英雄叙事模式的反思却能够让一个社会保持一定的冷静和清醒。能够允许持有这种与国家价值观相悖的影片创作并且发行,我认为这是一个真正开放包容且自信的社会才能够做到的。
看到一半的时候觉得割裂 但后面慢慢解开谜团,反复的插叙倒序回忆闪回以及重要的战争时间节点的重复,似乎呈现出了父辈们记忆的断裂。后半段以及结尾持续发力,小提琴的奏鸣道出英雄们归乡后的生活和内心症结。和《硫磺岛的来信》一起食用,这种兄弟篇感觉很巧妙和得胃口。战争或者现实有时巧妙在你不经意的一个瞬间却意外造就了一个辉煌,主角是你或是谁呢?“英雄是我们塑造的,我们需要英雄。因为我们不这么做就无法了解 为什么有人可以为我们流血牺牲,但是对于我爸爸这样的人,他们出生入死,流血牺牲,都是为了他们的战友,他们也许成为祖国而战,但他们是为了他们的战友而死,为了他们身前和身边的人。如果我们真要缅怀这些人,就应该记住他们真实的一面,我爸爸记住的那一面。”—2020.5.27零时,考研预录取、论文答辩
老头儿去了一趟硫磺岛,拍出来两部杰作。《硫磺岛的来信》告诉我们发起战争的国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父辈的旗帜》则揭示了战胜国在战争中所要付出的代价。两部电影在某些情节上形成了闭环,事实上,应该视这两部影片为同一系列的上下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似乎在叙事上借鉴了本片,不得不说,“庆功大会”与“前线回忆”穿插进行的叙事结构太适合揭示战争的残酷性了。“英雄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我们需要英雄。这样我们就能理解那个一直以来让人费解的问题:为什么他们会为了我们付出那么大的牺牲。事实上,对于我的父亲和他的弟兄们而言, 他们承担生命危险,甘冒枪林弹雨,为的不过是他们的战友,他们为国而战,为自己身边的战友而死。如果我们想真正铭记这些人,就应该还他们以本色。”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应该是借鉴了本片的剪辑,以炮火声/烟花声为线索串起“被塑造的英雄”们的过去与现在。这部片人物角色交代的有点乱,不过后面还是比较成功的塑造了三个鲜明的形象:1.印第安人“酋长” 真性情,从一些美国民众对他的态度可看出种族问题一直是很严重的... 2.Doc 一个善良温和的人 3.传令兵 他从战场回来后很快进入了英雄的人设,开始大卖债券,演说越来越熟练,还和女友在媒体前各种造势,但后来在过气后也无人问津了。许多人,特别是那些战友或许会瞧不起这样的人,但他以英雄身份演说,促进债券销售,对于给战争筹款确实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民众们希望看见活的英雄,他相当于扮演了一个众望所归的象征。(打仗就是打钱,所以就连美队也得卖债券)
横向对比同题材的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会发现对于士兵和日本人的刻画其实大同小异,而对于己方阵营把战争和英雄当做宣传工具,东木花了接近一半的时长去表现。看惯了主旋律战争片和好莱坞主流左派导演拍出的反战片,这部影片会提供给你另一个视角,一座象征着美国精神和胜利的纪念碑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债券广告,而媒体不分青红皂白的报道,政客虚伪,军方翻脸不认人,这些来自不同阶级间对这场战争的利用,最后却遗忘掉了那些真正的美国英雄们。这让人想起了后来李安的《比利林恩》,同样是对战争意义的反思。
伊斯特伍德的战争观在《父辈的旗帜》里得到了完全释放:It‘safunnystory。他讲了两个东西,一个Story,一个Show。Story是沉重的,对于活下来的人意味着责任,他们要用Story为战友的死赋予价值,给予那些残缺了的家庭以慰藉。Show则批判意味更强,他们为何而死,他们为何而活,活下来的人可能比死去的更痛苦。就像Doc布雷德利弥留之际所说:AFunnyStory。伊斯特伍德骨子是反战的,尽管他拍了那么多好勇斗狠的角色。P.S.李安的中场战事还有改进的空间。
战争沦为了政治的秀场,当前线的兄弟正在死去,美国国内却要通过一个编造的故事筹集战争款,战争是士兵的炼狱,对政客而言只有输赢,只有荣耻,无关生死。而那插旗的英雄却要一辈子活在谎言中,一次次梦见战场上仓促倒下的战友。英雄是我们塑造出来的,我们需要英雄,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有人可以为我们流血牺牲,但对于像我父亲这些普通人来说,他们出生入死,流血牺牲,都是为了他们的战友,他们或许曾为祖国而战,但他们是为战友而死,假如我们真要缅怀这些人,请记住他们真实的一面。
这是个比《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更让人唏嘘的故事。二战硫磺岛战役插旗子的军人被政客接回国奉为英雄,目的是巡回演讲号召民众买国债。这时候是1945年三四月份,冲绳上的钢锯岭还在厮杀,而这边一边向反战的民众宣传战争胜利的“预期”,一边利用“英雄”们捞钱。插旗的军人不承认自己是英雄,但只能配合。片子中反应的种族问题、反战问题、政治和真实的矛盾都很深刻,可惜三个时间段的平行剪辑再加故事本身是战斗英雄的孩子之后的调查和理第三人称叙述, 使得叙事碎片化严重。
本片多半时间都是在渲染照片内容,来获取民众购买债券,没有危机感的政府和人民,往往都是麻木不仁的,TA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未必就是真实的,但真相TA们看不到,听不到,甚至不会相信,一面旗子的竖立,往往会是几个人,几十人,甚至成百上千的革命先烈鲜血铸成的…………成王败寇战争的结局,但思想境界对战争又是另一翻定义,TA代表着混乱社会,落后文明的重新定义和建立…………人们都祈祷和平,憎恶战争,但人们却忘了:落后就要挨打!
剪辑很棒,值得深思的内容很多,立意显得不是那么纯粹,不过看完印象最深的却不是关于对英雄的讨论,而是政府掩盖部分事实,又捏造部分真相,进行政治宣传,用贩卖债券的形式来收拢民间财富来支持战争开销的手段。虽然这种手段有些无耻,但在战争的残酷面前,又显得微不足道了,特事特例的情况下或许可以接受,但明显这种“制造事实”的手段,在今天不论是政府还是媒体还是其他等等方面都依然再使用,作为民众生活在他们制造的谎言下,还挺可悲的
高举自由平等星条旗的国家,却以一句“We don't serve Indians”将战场英雄拒之门外。光鲜亮丽的旗帜,所谓的英雄,就此看来,美国出现“信仰危机”是迟早的事。战时与战后的镜头切换有些许突兀。《拯救大兵瑞恩》斯皮尔伯格的是战时情怀,夕阳下的铁丝网。一封家书的互相传送,转抄。角色塑造、人性探讨与战争观。扫射枪的慢镜头细节,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这些都是《父辈的旗帜》所缺少的深度。
“可能没有“英雄”这种东西,有的只是我父亲这样的人。我最终发现了为什么,他们这么不愿意被称为英雄。因为英雄只是我们创造的东西,是我们需要的东西。他们可能是为国家而战的,但却是为了朋友去牺牲的,为了在前线上和他们并肩作战的战友。如果我们真的想纪念这位伟大的士兵,就应该记住他们本来的样子,就像我父亲记住战友Iggy在海边游泳的样子。”真实的战争,宣传,政治,种族,人性。英雄的真正含义。
病床上老头和儿子的对话是不是像极了《百万美元宝贝》里的那段诀别戏?东木的片子就总有一段强煽在那侯着,这种强煽过后紧接着的往往是一段余韵悠长让人回味的结尾。尽管套路已经深入人心,但情感仍然真挚。讨论的重点不在于渲染战况之激烈,而是战争对军人造成的影响以及gov对军人、战争的态度。若干年后,李安同样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甚至沿用的场景都类似,不过是从宣传大会变成了中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