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风采》剧情简介:
主演:杰弗里·拉什 / Justin Braine / Sonia Todd / 克里斯·海伍德 / 亚历克斯·拉法洛维茨 / Gordon Poole / 阿明·缪勒-斯塔尔 / 尼古拉斯·贝尔 / Danielle Cox / Rebecca Gooden / Marta Kaczmarek / John Cousins / 诺亚·泰勒 / Paul Linkson / Randall Berger / Beverley Vaughan / Phyllis Burford / 乔姬·韦瑟斯 / Maria Dafnero / Stephen Sheehan / Marianna Doherty / Camilla James / 约翰·吉尔古德 / David King / Helen Dowell / Louise Dorling / Richard Hansell / Robert Hands / 马克·沃伦 / Joey Kennedy / Ellen Cressey / Beverley Dunn / 琳恩·雷德格瑞夫 / Ella Scott Lynch / Jethro Heysen-Hicks / John Martin
导演:斯科特·希克斯
语言:英语 / 依地语
地区: 澳大利亚
编剧:扬·萨尔迪 / 斯科特·希克斯
类型:剧情 / 音乐 / 传记
上映时间:1996-01-21(圣丹斯电影节) / 1996-08-15(澳大利亚)
别名:闪亮 / 钢琴师
用户标签:传记,澳大利亚,音乐,钢琴,澳大利亚电影,钢琴师,剧情,音乐电影
片长:105分钟
imdb编号:tt0117631
本片根据澳大利亚钢琴家戴维•赫尔夫戈特(David Helfgott)的真人真事改编。
生于犹太人家庭的戴维(Alex Rafalowicz 饰)自幼便展现过人的天赋,他的父亲望子成龙,逼迫戴维苦练钢琴,甚至不切实际地让儿子挑战号称“世界上最难演奏的作品” 《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戴维在父亲的阴影下苦不堪言,而父亲为防止家庭破裂又千方百计阻止儿子外出求学,最终父子走向决裂。
长为青年的戴维(Noah Taylor 饰)远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求学,在此期间,“拉三”仍然是他心中未了的情结,经过紧张筹备,他终于走向舞台挑战父亲为他设下的攀登极限……
影片荣获1997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Geoffrey Rush)。
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Jane Scott 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斯科特·希克斯 第21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闪亮的风采》下载观后评论:
看完这部电影发现,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较理性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理性所做的一切也是值得的。比如:一次因为考试成绩,父亲对我一顿毒打,并说要弄死我。我当时没有用拳头反击,而是冷静的报警了,结果母亲一把抢过电话,跟警察说这只是家庭自己的小摩擦。这件事让我明白两点:1.以后父亲绝对不敢再对我动手;2.这个家庭是没有爱的,至少要“面子”的重要性远远大于“爱”。但是,我的篮球教练,无论他怎么骂我,用球砸我,我从来没有觉得那是暴力,为什么?因为我知道教练是爱我的。我的人生能走到今天这种模式,有50%是因为教练对我的教育。所以说,不管面对的施暴者是谁,双方力量多么悬殊,一定要勇敢的反抗!哪怕一个十五岁的孩子面对一个手里拿着手指粗细的铁棍,四十出头的父亲。
毁灭天才的人请下十八层地狱好吗!最可怕是以爱人之名行害人之行。大卫距离被毁灭只差一点点,幸运不是他有了一个逼着他参加比赛却不支持他学钢琴的父亲,幸运是一直默默帮助他的罗老师,是大学里指导他拉赫曼尼诺夫的教授,是带他出精神病院的粉丝,是给予他理解的餐厅服务生,是抛弃世俗由衷欣赏、包容大卫也最终选择嫁给大卫的他的妻子,幸运是大卫不论是穷苦、潦倒、患病,他始终坚持着对音乐的态度,使他不至于被残酷的命运耗尽。演员们太棒了,拉什的奥斯卡影帝实至名归虽然实际出场时间一个小时都不到,以令人发指的疯魔演技却令我几乎哭到晕厥。他哭也好,笑也好,以及演奏时的沉浸与疯狂,在近乎完美的配乐下显得如此的闪亮。
一个专制的父亲,一个自私的父亲,他的儿子只能为他而活,没有了自我,一直被告诫:你要赢,你要赢,一个小男孩却忘了什么是快乐,父亲给的伤害都是以爱的名义。看到后面,我以为他父亲死了,所以男主一直没有治愈自己,我以为父子二人真的坦诚沟通一下,也许男主就不会疯掉,后来他父亲出现了,但是还是原来的父亲,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跟他的儿子道歉,让他的儿子一直承受本不该承受,却又难以承受的痛苦。如果是我,我离开家之后,应该就不会再回去了,也许父亲的爱缺少了,就算有,这种令人窒息的爱,还是彼此放过吧,试着去寻找新的爱,来填补受伤的心就好。
大卫从一个天才神童到成为钢琴大师,命运曲折,从严苛到近乎变态的父亲的家庭教育,到有了自主的人生选择,期间经历种种,最终大师功成名就却性情疯癫已异于常人。不过音乐终成为他的挚爱,也不枉这个与父权抗争到底的柔弱书生破釜沉舟的为自己争取到的音乐天堂。一部简单平实的素颜电影,无波无澜。澳大利亚钢琴家的故事和众多的天才励志故事大同小异,相比较荣获69届奥斯卡奖最佳的男主,个人喜欢童年和青年时期两个演员的表演。小丑孩儿似的诺亚·泰勒极具特点,完美演绎出了孤独自闭又懦弱的大卫的内心世界。
从缺爱导致的精神瓦解 费劲大半生最后找到爱 很残酷的是父亲的死亡才能换他灵魂的解脱(最后站在父亲的墓碑前 主角摆脱了口吃) 以及爱情的获得 观众的认可 三层情感让这个可怜人找到了自我 触摸爱人的乳房是在索求母爱 原生家庭中因为父亲的压制导致母亲形象的羸弱 可悲 父权的压榨直接造就天才的诞生 也直接泯灭孩子的前半生看传记类电影 真是为主人公叹惋 这样赤裸裸被架在火上烤的人啊 他的前半生全为了父亲而活 扭曲致郁好喜欢青年时代的David 像个孩子
太经典了。从小生活在由父亲主宰的家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由病态的父爱来控制。而让孩子们都学钢琴,只不过是父亲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无疾而终而强行转移到下一代身上罢了。童年阴影让他彻底失去灵气逼人的模样,他絮絮叨叨地往返于酒吧,在红男绿女面前演奏,但那份天赋和热爱却没有褪去。蹦床上的大卫是全片的高潮形象,女高音的配乐让他的形象更加富有力量和激情,同时也令人感动。片尾在不断鼓掌的观众面前泪流满面的大卫,许是对过去完成释怀、也是对未来重新寄予希望。
没有爱,人什么也成就不了,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被爱。像David回顾他的人生说的那样:我像一只渴望被抚摸的猫。他的父亲真是变态,一面想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强压到儿子身上,一面又嫉妒儿子有幸取得自己所无缘的成功,于是阻挠他,还以亲情作为要挟╮(╯▽╰)╭是父亲害David有了如此悲伤的一生,还好有神仙姐姐愿意爱他、温暖这个可怜灵魂。其实David并不是喜欢音乐,他只是一个除了音乐什么也没有、希望得到爱的人而已
1、像没有明天一样去演奏。2、弹到汗如雨下倒地,和弹到能点烟,都是大神。3、距离感太强。4、父亲塑造的压力太大,即使在屏幕外我都有些抖…5、实力爆炸的天才和不能自理的低能儿存于一体。6、无论怎样荒诞的灵魂,最终都能遇到懂你soul mate,只是时间问题。7、作为人物传,演员太溜了。8、有些情节没必要,顺序乱。9、不是我的菜。10、这样的人生真的闪亮吗?
对于弹钢琴的画面,电影都有差不多的作法。这部比海上钢琴师要早的电影就用了镜头的不平稳,颠倒,相关画面转接,部分特写组成。听到李斯特的演奏真让人兴奋。多次镜头升降摇移组合一气呵成。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基本上是从天花板到地板。大卫内心的脆弱,与巨大心理的痛苦已经造成了大卫的扭曲。但是呢,他的确是个天才,怎么一上手就弹那么牛呢?
7。神奇的拉三(byDavidHelfgott),听完马林的演绎之后找来看。高压下的学艺父子戏,可与《舞出我天地》对比来看。舞是阶级樊篱,乐是种族自傲。大腐国的RBS与RCM,两片都以求学成败为大转折点。Shine的悲剧或因“父母皆祸害”。“没人像我这样爱你(于是你必须留下来守护你的犹太家庭==?)”
这部电影第一次看是1996年,也是因为这部电影爱上了钢琴家大卫赫夫考,二十多年过去了,期间电影重看过几遍,大卫赫夫考的钢琴CD听了不下500遍,仍然历久弥香,20多年过去了,这部电影和音乐的味道不但没有褪去反而更香,大卫赫夫考的弹的拉三,匈牙利狂想曲,哪怕只是野蜂飞舞都成了标杆,没有人能出其右……
一个讲钢琴家的片,前面大半段连半首像样的曲子都没有,是因为年轻演员不会弹钢琴吗。。。后面拉什大叔一出场,野蜂飞舞信手拈来,以及其他几个弹琴片段,自然洒脱,整个电影的气质都不一样了。展现对音乐的情感,还是需要人和音乐的互动来表现。最后的女星象学家给男主排了个星盘就嫁给他了,是发现了啥?
最後David終於慢慢走出父親的陰影,澳大利亞真是善意的國家,大家對他多好。對這樣的父親真是不知如何評價,硬是讓大家都不得好過。無論是音樂、藝術、文學等等,如果不能愉悅自己和他人,硬要贏,不斷贏,最終還是遠離藝術的真諦。David能稍微正常點也是因為他在酒吧彈琴給人帶來感動和快樂